第八卷 战火蔓延_第三十六章节 风暴的开端(1 / 2)

功勋 绿窗幽梦 1936 字 2022-12-15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其实对于贡德比诺来说,他或许可以在中南半岛上客观的带领法兰西的士兵们走向一条避开死亡的通途,然而无论怎么样,在政客们的利益面前,诸如他这样的军人始终都只是一个弃子,一个随时可以被牺牲,或者是来作为替罪羊的弃子。

西方民主国家的一项作为便是选择‘牺牲’来成全某些极少撮利益者们的所谓‘民主、自由’。也正是因为这样,这场战争从一开始便是注定下了emf-2以及‘法军越南派遣部队司令部’的最终悲剧,可是西方军事人士以及政客、财团利益者们都一向风格都是具有着强烈的‘盲目性’也就时候中国人常说的‘不到黄河心不死’。

这一点在本世纪初的那场灾难性的金融危机中可谓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在那之前,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必将会带来引发危机的不良投机行为,但包括美、英、法等国的政府机构还是这样去做了。他们曾经以中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行为是‘粗暴的对自由经济市场的干预’为理由,大肆对中国政府口诛笔伐。

然而2008年底的那场严寒却是无疑给了西方世界,给了那些习惯于对北京大肆指责的西方‘民主’国家一记响亮的耳光。其本国内的金融人士,投机商人,从华尔街到伦敦金融城,几乎所有的投机者、公司高管无一不在利用着政府对金融市场的不干预、低监管力的漏洞,而大肆为所欲为。

一个简单的‘庞氏骗局’居然会被传奇人物、伯纳德-l-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的创始人、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玩得那样的天衣无缝。

“客户们知道,伯纳德-麦道夫本人追求完美无瑕的从业记录,致力于公平交易,并保有高尚的道德标准,这些一直以来都是本公司的标志。”这样的广告语背后所深藏着的是华尔街历史上最大的欺诈案、长达20年、高达500亿美元的投资骗局。

麦道夫骗局不是第一个,但也不是最后一个,因为2009年2月5日,日本床上用品企业l-g公司老板-波和二就因涉嫌诈骗投资者被警察逮捕。这家企业于2000年至2007年间以承诺36%的年回报率为诱饵,骗取大约3.7万名投资者1260亿日元。

可笑的是,当这一切发生之后,西方政府在那场金融危机中所做的同样的一件事都是采取政府接管某些面临破产的金融机构,从而来稳定国内的金融秩序。而这一切事实上正是他们之前对中国政府大肆抨击的理由。

或许2008年度一部由金-凯瑞主演的电影《新抢钱夫妻》更能够表现出普通西方民众对政府、对金融界的讥讽之意。因为在这所谓的‘民主’国家内,永恒的民主只是属于财团。至于普通的民众,只不过他们总是认为这除了自己别人都只是‘专制’国家。

至少西方世界的上流社会,那些衣冠楚楚的绅士们不会去反思这些,因为他们知道没有什么比符合自己的利益更好的了。于是也就有了这些‘精英’们最常去做的事情-‘饮鸠止渴’。反正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是属于自己,而给别人带来痛苦的永远属于别人。

于是也就有了后来的那场‘美国一万亿的国债回购计划’。现在看来,这不过是一场饮鸠止渴的闹剧,因为美联储开动印钞机,印一万亿美元的钞票,直接导致了美元对全球主要货币贬值,给市场带来的是长期性的伤害,而,美元的国际地位也因此遭到了质疑,美元体系的瓦解也由于这个回购计划而进一步加速。

这也难怪,大肆印钞票,其实也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的,毕竟美国从国家到民众整体负债100%以上,而那场经济危机的根源本身就是源于世界的美元体系。

本身美国就是在用自己的信用赤字刺激世界的繁荣的同时,也为自己挖下了经济衰退的坟墓,为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埋下了祸根。而这一切本身也就是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的bretton woods(布雷顿森林村)的那家旅馆里就注定下来的。

早在1943年,美国财政部长助理怀特-怀特、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为了设计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就提出了两个不同的计划,即‘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