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越南之南_第十八章节 日落邦美蜀(中)(1 / 2)

功勋 绿窗幽梦 1794 字 2022-12-15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在没有任何炮火准备的情况下,‘越人阵’第2国家机械化师的反扑于傍晚,天刚刚昏黑的时候就开始了。

而此时的邦美蜀城内,第85机动步兵师-刘天年师长则是亲临一线指挥,萧扬的253团为正面防御力量,守在城南的方向。

邦美蜀,这座位于海拔六百米的得乐高原上的城市,自古以来便是军事要镇,东南10公里的德莱灵瀑布上建有电站,蜿蜒的河流在城西南方向静静的流淌。14号、21号公路连同波来古、宁和、胡志明市

由于多乐高原地区原是占城的领土,在15世纪时占城沦为越南属地后,由于缺少行政管理,故而此地自古以来便是治安极其败坏。1540年,越南莫朝太宗皇帝派来官员在此设立行政机构,管理当地的少数民族,并在此设立军事据点以防来自西部的寮国入侵。

19世纪法军殖民后,此区的少数民族共推族长治理,反法抗争活动更是激烈。而后来的越南战争期间,此地更是战争接连不断,

在西方的论著中往往被称为‘中央高原的陷落’的、被越南方面广泛宣传的‘西原战役’便是发生于此。而在现代军事研究的观点中,军事学家们一致所认为的导致南越崩溃的军事原因便是在于:在越南总参谋部策划的西原战役中,越共军队成功占领了南越中部的中央高地,而这之后,南越阮文绍政府不但未尽全力进行反击,反而进行了战略撤退。

事实上,越南总参谋部确实在1974年雨季策划了一个‘西原战役”,但这个最初的‘西原战役’作战计划的重点,并不是后来为人们所看到的西原战役或者现代军事学家们眼中的‘中央高原附近的战斗’。

最初越南总参谋部拟订的西原战役作战计划,是以重兵围攻中部山地的要塞-德立,吸引南越主力驰援并歼灭的‘围点打援’方案,但这个方案的致命弱点是越南人民军总参谋部过于一厢情愿,并且要将主力部队暴露于南越军队的优势火力之下。所以可行性并不高。

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于这个计划,越盟南方司令部代表则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置疑:将部队主力集结于崇山峻岭之间、14号公路两侧的狭窄地域,“敌人怎么会那么傻跑到那里让我们消灭呢!倒是敌人可能主要用空军扫射和轰炸我们的部队。”

一番争执之后,在政治局会议的最后阶段,由陈文茶提出,范雄正式向会议提交了一份‘西原战役方案修改案’。这份作战计划的主要构想是:利用福隆战役的战果,攻占处于b2战场和b3战场交界线附近的交通枢纽-邦美蜀,合围南越第2军主力。

尽管这个方案同样并没有被认可,但越南领导人-黎笋却对这个方案很感兴趣,并在会后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相应的可行性计划的秘密讨论。

随后黎德寿证实向陈文茶和文进勇通知了越共中央攻占邦美蜀的决心,这一点也就等于是从事实上否认了总参谋部预定的西原战役作战计划。

为了实现战役构想的作战目标,越南人民军在b3战场集结了4个步兵师、4个独立步兵团、5个高炮团、1个坦克旅、1个特工团、2个工兵团,以及一些地方部队和游击队组成的庞大兵力。1975年3月,在b3战场司令部基础上,人民军正式成立了西原战役司令部,由黄明草中将担任司令员,西原战役计划名义上的策划人文进勇大将,则以越共中央驻西原前线代表的身份,统一协调整个战役的指挥。

随后越南人民军总参谋部按照先打邦美蜀的决定,在b3战场西线由精锐的第316、第10、第320等部队编成了第3军,并于1975年3月2日,开始向波莱古以东通往东海岸的公路发动进攻,开始了西原战役。

随后,部署在邦美蜀北部的越南人民军第320师和南部的316师、10师沿山间公路向邦美蜀守军南越第59步兵团和第8装甲团发起了进攻。之后便是人民军占岭顺敏,控制了波来古与邦美蜀之间的14号公路。

而人民军第320师主力占领德立、达松等南越据点后,进逼邦美蜀市外围。从南、北方向完成了对位于南越第2、3战术区分界线附近的邦美蜀要塞的包围。

为了尽快攻克这个14号公路上的重要咽喉,越南派出了第273坦克团的1个t-54坦克营、1个t-34/85坦克营,配属一个机步连对该市进行了突击,并以众多大口径重炮做掩护。战斗至3月16日,邦美蜀全面沦陷。

而邦美蜀的失陷,对于南越政权来说是极其可怕的,在东海岸的芽庄基地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之后,由于14号公路被切断,阮文绍作出了第1战术区、第2战术区全面撤退的决定。而第2战术区驻守昆嵩的部队,为了避免被合围,早已在3月7日开始已经就向东南撤退。3月中旬以后,南越在第2战术区的全部军事行动,已经变成了逃跑与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