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香港湾仔军器厂街1号,楼高14层高的东翼、33层高的西翼, 42层连4层地库的主楼一起构成了香港警察总部-警政大楼。晚间21点,楼内会议厅。
这是一场港府最高级别的情报联席会议,除了内地的情报官员之外,特区政府只有保安局长、警务处长、香港海关关长、入境事务处长
“众所周知的是,在香港的南亚人基本是由以巴基斯坦人、印度人和尼泊尔人居多。而在港英时期,除了驻港英军中拥有廓尔喀雇佣兵之外,还有不少印度裔警察。”面对着大陆方面来的情报官员们,警务处长竭力的想让自己的语气尽量的轻松点。毕竟自己虽然是‘特区三司十二局’的行政官员,但在祖国大陆的这些情报官员的眼里,不过也就一芝麻大小的官员罢了。尤其是涉及到国家安全这样的问题时,区区一个警务处长还真算不了什么。
而且,今天晚上的行动,本身就是对香港警队来说,颇是尴尬,当年香港警队成立之时,构成极为复杂,到1920年代,为了识别员警们的身份,甚至在警察的编章编号前分别加上英文字母,a代表欧洲裔(主要是英国);b代表印裔;c代表本地招募的华裔;d代表从山东威海招募的鲁警; e则是白俄。那个年代,英国人是警队高层,印裔次之,华警末班,以至于当时香港流传着这样一个童谣“abcd,大头绿衣。捉唔到贼,吹bb(哨子)。”
裹着包头的印度裔当初在警队十分普遍,而加之移民等原因,在香港的南亚人是再普遍不过的香港人群构成主体了。在香港,至少有25000名印度裔,而这些印裔和作为香港主流群体的华裔之间的关系本身又是充满着联系,但却又有着相互的抵触。
而今晚的警队大行动,本身就是冲着印度裔去的,这怎么能够不让警队处于在一种尴尬的角色之中,当然不仅仅是香港,澳门特区保安司也会在今晚同时展开类似的行动。
这倒不是种族原因,而是一直以来,印度情报机构在香港的活动实在是太过于猖獗了。
从构成来看,印度的情报机构在2001年的调整后,分为内政部下属的中央调查局(cbi)和国防情报局(dia)。前者是类似于美国的fbi般的情报机构,而后者则是统一指挥内政部下属的情报局(ib)、内阁秘书处领导的调查分析局(raw)、国防部所属的军事情报局、空军情报局、海军情报局。这样一来,国防情报局除了负责指导和协调各情报部门及陆海空三军情报搜集部门的工作,以实现情报共享之外,还负责在国外开展的情报活动,搜集他国的战术、战略情报。这其中,香港便是海外最为重要的情报站点。
今晚的警队扫荡行动,便是根据mss所掌握的情报,在全港范围内,掀起一场紧急抓捕印度情报机构在香港的情报人员的风暴浪潮,毕竟在印度国防情报局所辖情报部门中,以调查分析局(raw)所主导的角色太过于引入注意了。
1962年的中印冲突后,调查分析局从原内政部所属的情报局ib的隶属中,给划分了出来,专门负责对外情报工作,这个成立于1968年9月21日的情报机构,约有8000人左右,并在世界各地设有70多个情报站。由于该局针对中国的边境情报工作在印度整个对外情报体制中占较大比重,所以raw一直都将香港作为其最为重要的情报构成网点。
对于mss(国家安全部)来说,raw是再熟悉不过度对手了,调查分析局的内部建制主要包括局长直接领导的特别行动局(oso)、安全总监负责的航空研究中心(arc),前者不仅仅是从事进行搜集情报的的对外情报机构,而且还从事组织秘密组织、建立和训练雇佣军、实施心战颠覆等活动。无论是1970年的印巴战争中,挑唆东巴基斯坦独立(孟加拉),还是很吞并锡金,oso都是扮演着策划者和实施者的角色。
而arc则是负责军事航空侦察,包括侦察机的航空摄影,还是cartosat遥感卫星的管理,甚至是印度派遣的藏民间谍的训练,都是由航空研究中心所负责。
除此之外,调查分析局还直属有特别边境部队、秘密经费处、调协处、电子技术处、训练处、设在西姆拉的全印广播电台监听站等等特别单位,无论是oso,还是arc,还是频频在山南越境的特别边境部队,可谓都是mss经常打交道的对手。
本身raw就是通过谍报和侦察等手段执行对外情报任务,负责有搜集整理他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宗教等情报,同时承担策反、颠覆等任务。而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美国、中国一直都是raw的头号敌手,但对于中国来说,西藏问题的存在则是更是具有着另一层含义,几乎每一次,西藏发生动乱事件的时候,都有印度调查分析局的情报人员在背后活动。而彼此双方在西藏的较量就没有停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