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大印度洋_第二十七章节 大捷(七)(1 / 2)

功勋 绿窗幽梦 1790 字 2022-12-15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某种程度上来说,新德里的政治心态还很不成熟,而这种不成熟又导致和中国之间的竞争根本形成不了,这样来看,某种程度上,印度太急于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大国,于是也就违背了发展的常理,如同盖楼一样,新德里的政客们是想从上层开始建楼盖房,从而搞出一个大国来,这种发生和中国却是正好相反。因为中国人相信基础建设才是大国的基石。

然而搞基础也就等于是不容易出业绩,这一点对于官员、对于政客们来说,是最为在意的。因为搞‘高精尖的形象工程’则很容易达到让人印象深刻的效果,当然了,这种留给国民们深刻印象的工程往往不论成功与否,都会产生效应。

而这也跟印度的国家体制、政治环境有关,这也意味着印度的每一任领导决策层,上到内阁下到各邦,几乎每一位官员都试图在其任内留下‘伟大’的业绩。而这样的心态下,也就不得不使得官员们去好高骛远的搞政绩、搞形象,以满足国民们的大国心态。

相比于中国在建国后大搞基础工业改造和建设的大手笔策略,新德里的所作所为就是在不堪了。中国的一党制的其中一个优势就是可以搞长期规划,做一些周期长,见效慢的工程,而恰恰这些是所谓民主制的政客所不能去容忍的,而起看来就是有病的作为,毕竟皇帝轮流做的体制下,鬼才知道这些‘丰功伟绩’见效的时候谁在台上。

同样,在中国,国民们也有这样的大国心态,甚至在1990年代末-本世纪初,许多中国人都曾经认为着自己已经成长为一个大国,一个别具意义的可以‘灭日屠美’的大中国,那段时间内,韬光养晦政策被骂作为是‘鸵鸟’政策,国民也曾破口大骂过政府的“丧权辱国”、“无能之极”、“堕落腐化”等等这类。

但毕竟相比于新德里,北京的决策层还是理性的,相比于印度披着一件‘民主国家’的外衣,中国领导人们很清楚,自己要想成为大国,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的踏踏实实的走过来,没有人可以帮你,也没有人愿意帮你,甚至一路走来还有无数的刁难、挫折以及绊脚石。

尽管基层官员们也搞政绩工程,但至少决策层制定的大政方针的指导思想还基本上是有规划的,而且是按照规划在执行,没有因为最高领导层的变更而中断或者突然加强。

几乎每一个五年计划都在踏踏实实的完成,军事力量的积累在慢慢稳步发展。如果说这一切是中国政府的理性,倒不如说是北京更多的时候,都会有意无意的给自己敲敲警钟,提醒自己,让自己在陷入狂热的时候,可以清醒一点,而这也可以说是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的体系。

许多人都认为1991年的海湾战争让中国军队重新思考了自己,让自己感觉到了危机感,实则不是这样。应该说在1994年到1998年之间,中美两军多次爆发的电子对抗较量才是促使中国军队走向‘知耻而后强’的起点。那四年之间,每一次的对抗,中国始终被动,唯一有所不同的只是中国军队在美军的压制下,被动的程度不同而已。

1994年10月下旬,华东沿海遭到了大规模电子干扰,1995年7月的华东大军演的时候,为侦测中国军队的意图,四架从‘小鹰’号航母起飞的‘ea-6b徘徊者’电子战机,对中国东南沿海进行电子侦察。但却在搜集中国军队的电磁讯号时,遭到了中国军队的反制。

随即高喊着“给中国佬点颜色看看”的‘徘徊者’在获得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许可后,对中国本土实施了强烈阻塞式电子干扰,这一次使得华东沿海省份的通讯几乎全部瘫痪。以至于中国军队不得不改用有线电话联系,此次事件对中国军方的刺激几乎是难以想象。

2002年7月初,又是‘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同样是在遭遇中国海军军舰的‘电子干扰’后,紧急起飞的‘ea-6b徘徊者’再次对东南沿海的中国军用通讯线路发动电磁攻击,导致福建省以北沿海地区的军用通讯完全瘫痪。

1994年的‘小鹰’号通过台湾海峡事件让南京战区的将军们气得摔帽大骂:“国耻、军耻”、2007年,当中国政府拒绝‘小鹰’号访问香港之后,这艘和中国有着‘难解之缘’的航母居然以全部战斗姿态通过了台湾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