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东部前线,印度陆军第4军、阿萨姆步枪队开始遭到开战以来最为猛烈的攻击,而攻击这是来自中国陆军最为精锐的部队之一的第13集团军。
第13集团军机步149师炮兵团的两个plz-05式榴弹炮营开始该师的攻击作战提供炮火支援。虽然印度人在这之前认为中国陆军没有办法在丛林山地地区投入重装部队,但经过坦克拖车长途运输行军,经过工程部队的不懈努力,在当晚23点之前,两个炮兵营便已经部署到达预定地区,开始做出作战准备。
之所有这样迅速,很大程度是与plz-05式榴弹炮系统中说配备的w653抢修车有关,这种车辆主要是用于营救损坏或淤陷的车辆。与其他工程车辆配合时,该车还可执行战场维修保障、吊装配件等任务。所以这个时候在密林中行军,这种抢修车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按照命令,所有火炮及配属作战车辆进入预设炮兵阵地,雷达侦察校射车竖起相阵控雷达开始监控战场,气象雷达车则是施放了一个高空气球测量风速、风向、气压、气温、湿度等气象数据,营、连侦察车则是扇形前出往一线进行侦察。
705-d 气象雷达车主要是提供25千米高空下的风速、风向、气温、湿度和气压等气象信息,和侦察校射雷达一样,也是由两辆‘东风铁甲’高机动车搭载,操作人员四人,可以释放探测气球及使用战场气象雷达终端来为炮兵的作战提供支持。此时它释放的高空气球对于这个时候的作战环境的了解是极为重要的。
凌晨时分,按照集团军作战指示,两个plz-05式榴弹炮营开始实施摧当面敌之集结/补给基地的作战任务。随后机步第149师将发起进攻,扫荡通往瑙贡的通道。
整个炮兵系统中,zcy05营/zcl05连指挥车是有分工有明确不同,其中zcy05营指挥车是全营指挥中心,对全营所有单位实施战术和技术指挥。而zcl05连指挥车则对全连实施直接指控,此时随着命令的下达,全部火炮完成就位。
由于整个系统整体包括为火力、指挥控制、侦察校射、后勤保障四大分系统。火力分系统包括火炮、弹药车、弹药;指挥控制分系统包括营/连指挥车和气象雷达;侦察校射分系统包括营/连侦察车和侦察校射雷达;后勤保障分系统包括抢救车、机械维修车、电子维修车和备件车,所以虽然车辆将多,但由于系统集成化高,所有具有极强的独立作战能力。
凌晨1点起,两个榴弹炮营开始实施炮击,在发射子母弹及白磷弹对当面的坐标进行五分钟炮火急袭,轻度破坏了该基地之后,炮兵立刻转移炮击阵地,只留下当面部分佯动目标。
果然不到十分钟,原先的炮兵阵地开始遭到印度陆军的远程火炮袭击,雷达侦察校射车迅速根据飞来的炮弹确认敌方炮兵位置在落点以西20公里处,结合落点弹坑、炮弹弹片和积累的装备情报分析,情报部门推定敌炮为fh-18型155毫米牵引榴弹炮,而根据火力规模判断,敌人的兵力可能为一个炮兵连。
705-2侦察校射雷达则是由两辆‘东风铁甲’高机动车搭载,操作人员四人。除了对炮兵营实施坐标引导之外,还可以对其他兄弟单位的其他火炮作处引导,其中对82毫米迫炮标定距离为12公里、105和122毫米榴弹炮为16公里、130加农和155毫米榴弹炮为20公里,圆周概率误差在10公里范围内为10米,10公里以上为距离的0.35%比例,可以说是引导十分精准,而且由于最多可同时侦测与标定计算8个目标,储存记忆300个座标,所以可以作为炮兵坐标引导的最为主要的手段。
随后,两个plz-05式榴弹炮营开始全面实施报复性轰击,重点打击敌之炮兵阵地,以摧毁对机步第149师攻击前进道路上最具威胁的炮火力量。
由于侦察校射雷达能测量空中敌弹丸轨迹,在敌远程弹丸落地之前推算出敌炮兵阵地,并上报指挥车准备反击,所以在根据雷达侦察校射车的相阵控雷达所捕获的弹道,做反向推算,而得出的敌炮位坐标之后,炮1营1连的六门炮在1分钟内迅速装定诸元,随之向敌炮位齐射出第一群炮弹,同时雷达侦察校射车根据跟踪的己方弹道,估算出第一轮炮击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