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狂热不是没有原因的,在印度尼西亚两亿多人口中,爪哇族占49%比例,巽他族占14%比例,印尼华族占8%比例,马都拉族占7.5%比例,马来族占7.5%比例,其他民族则占26%的比例,这其中,华族曾经占据着大量的财富。而马都拉人和爪哇族却是最为好斗的。
作为印度尼西亚的穆斯林民族之一的爪哇族理论上算来,也是马来族。通常学界上认为爪哇人与巽他人、马都拉人、米南卡保人等民族同是公元前1000~300年之后移入的具有蒙古人血统的新马来人的后裔。而且这个现在主要居住在爪哇岛,部分散居在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等岛屿的民族在语言上也是和马来族相近。爪哇人原讲爪哇语,以中爪哇方言为官方语言,而中爪哇方言又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不过现在爪哇人多讲印度尼西亚国语,而这种语言其实就是苏门答腊东部占碑地区的一种马来语方言。
所以算起来,爪哇人和马来人都是一种愚蠢而懒惰的土著。尽管占有印尼近两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众多丰富的热带雨林资源和海洋资源,但因为且其劣等的民族性,也就是其民形象猥琐、下贱而残暴、缺教养,故而一直都是处于社会的下层。
曾经在印尼,主要控制着政府的是西方殖民者,而控制着财富的则是华裔。直到1901年荷兰国会通过伦理政策,这才在客观上使一部份爪哇人接触到荷兰式教育。
虽然在这些人中,出现了很多杰出的印尼民族主义者,并且在二战后的印尼独立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实际上,印尼人并没有能够解决自己本身的问题。
什么本身的问题,也就是民族的问题。在印度尼西亚独立之前,学者多威士-德克尔就曾经提出了“创造一个民族,比确定其社会结构的各项具体问题更为重要”这个观念,而这一点后来被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尼建国领袖、首任总统-苏加诺发挥为民族主义的最完整的意义,即:“不是爪哇民族主义,不是苏门答腊民族主义,也不是婆罗洲或西里伯斯,巴厘或任何其它的民族主义,而是共同成为一个民族国家这一基础的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作为后来在‘九三〇’事件后被迫下台,并被软禁的‘印尼国父’曾经一度强调印尼群岛是“真主安排组成的单一的实体”。但实际上,自从他下台,随着苏哈托的执政,印尼国内的种种民族问题开始逐渐上浮出水面。
除了‘九三〇’事件后的政变及大清洗导致数十万人被杀,1998年的黑色五月暴动之外,印尼国内几乎每时每刻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
这个国家内部印几乎是是屡屡发生严重的血腥暴行,而这些事件屡屡以民间暴乱形式出现,武器这是包括:通过走私买到的自动步枪、土制枪支,以及农业社会随处可以找到的作为种植工具或屠宰工具的劈刀、从畜圈篱笆上拆下的棍棒、各种形状的石块、在刀耕火种活动中大显身手和引起印尼森林大火的火把、弹弓、皮鞭和拳头……
而这些冲突的遇难者中不仅仅包括华人,还有安汶的基督徒和穆斯林、东帝汶人、亚齐人……弱势的、外来的和崇拜异教的,都无一例外的会遭遇了比石器时代更甚的野蛮。如果说‘九三〇’事件后的政变及大清洗只是针对印尼共,而黑色五月暴动只是针对华人的话,那么这些种种类类频频发生的冲突则是无所刻意针对,仅仅只是各民族、各种族之间的乱斗。
虽然种族冲突历来有之,但是除了非洲大地之外,印尼的种族冲突却是最严重的。自从冷战结束之后,在印尼主要的两波冲击就足以点燃各种族之间的对立了。
第一波冲击就是所谓的‘第三波民主化运动’的持续发展,而第二波冲击则是199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前者带来的是独裁政权的瓦解,而后者则是带来经济萧条。这两波冲击都直接的促使印尼国内的社会矛盾尖锐化,也使社会冲突的表达方式提升了烈度。
其实在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尼西亚国内就曾经有不少人担心随着中央政府权威的持续弱化,印尼会不会走向解体。这样的担心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随着本身种族的冲突在‘九三〇’之后就加剧了,而在在散乱的种族结构和破碎的政治结构中,印尼尖锐的社会矛盾又频频地以种族冲突形式表现出来。如亚齐人的暴动、2001年中加里曼丹种族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