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不得不说,那句“全连上刺刀,准备冲锋”的命令,恐怕是整个德波战役中最为经典的一条命令了。在面对敌炮兵刚刚进入阵地,警卫部队还没有能够部署到位的情况下,“八姑岭英雄连”果断地发起刺刀冲锋是这场战役中最为让人感慨,也是为后来军史学家们大书特书一笔的经典。而这次后来被称作是“勇敢者的决心”的刺刀冲锋也是德波战役中最为浓缩的一个影像,也是中国军队战无不胜的原因所在。
“八姑岭英雄连”发起冲锋之前,敌人并没有意识到危险,甚至他们并没有注意到已经潜伏到距离自己不过百余米的中国军人的身影。他们依然在忙碌着准备进行炮击,可能是为了能够在炮击完成后立即能够撤出阵地,印尼人甚至连必要的警戒都没有派出。所有人和所有的车辆都在等待着炮击完成后立即撤离阵地。其实“实施炮击--主动撤离--转移阵地--继续炮击”,本是机动性能极强的自行火炮在面对敌方可能发起报复性炮火压制的情况下,一种有效的机动炮击方式,可以利用自行火炮的机动性能来“打来就走”,但这种机动作战方式本身强调的就是“为了安全”,为了能够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的确是应该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时间,但这并不等于是连警戒哨都不派一个。
或许在印度尼西亚人看来,派出警戒哨是浪费时间的,会影响到全团的机动性,可是他们忘记了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只有首先保存自己,才能够消灭敌人,否则,节省时间就成了一个完全没有必要的举措了。印尼人因为他们的错误认识和愚蠢而不得不付出代价,只是这种代价实在是太高昂了,实在是印尼人所付出不起的。可是他们在自己的愚蠢面前,这一切又不得不去买单,虽然这账单的确是有些太过于昂贵了。
“八姑岭英雄连”之所以是英雄部队,往往并不仅仅靠勇气,而且还有智慧。一支军队如果仅仅只有勇气,仅仅只是依靠勇气,那么只是蛮夫,只是勇者,而不是胜利者。譬如该连指挥员下达“全连上刺刀,准备冲锋”这道命令时,本身就是结合了当时的具体情况,并不是意气用事,或者说并不是连长、指导员一时间英雄主义的表现。而是在事实情况下,采取的合理有效的手段与方法。
丛林作战并不同于野外环境,一马平川的沙漠、草原适合于装甲集团的冲锋,适合野战部队实施积极有效的协同进攻,但热带雨林却并不是这样。丛林之间的一片空旷,沼泽旁边的一块河滩就能够被拿来作为炮兵阵地,但却并不等于就适合野战部队实施步坦进攻。敌人的炮兵是自行火炮,能够打了就走,第368团2连现如今发现了他们,就绝不会坐看着他们从从容容的发射完炮弹然后收拾东西跑路,去寻找下一个炮击时机。地形决定了,这个时候,决定胜负的是轻步兵,敌人的大意给于了第368团第2连以机会,上帝是公平的,他不只是会给于印尼人以机会,同样也会给于我们以机会,机会是均等的,上帝是眷顾所有人的,但是机会能否被把握住,那就是得看各人了,战场上,机会无所不在,只是在于指挥员能否发现,能否抓住,能否把握,只能合理的利用。如果能够做到发现每一个稍瞬即逝的机会,并利用机会,那么胜利女神也势必会降临的。
之所以能够把握机会,也是“八姑岭英雄连”从上到下的那股子精神气,那种勇敢精神的存在。当他们携带着轻重机关枪、迫击炮前进到了距离敌人不过百余米的地方时,猫身在丛林中的他们并没有为敌人所发现。尽管有轻微的武器磕碰声,但却被敌人的卡车轰鸣声所掩盖。由于第123师368团正奉命以第1营和第2营实施穿插迂回,实施敌后渗透作战,加之道路崎岖,包括第2连在内的部队都是徒步行军,而没有任何一辆战术车辆的支持,所以在火力上,第2连的官兵们并不占优势,敌人的警卫部队虽然缺乏步兵战车这样的重武器平台,但却是拥有十多辆装有12.7毫米机关枪和106毫米无后坐力炮的吉普车。这样的火力已经是足够强大了。
然而面对敌人如此强大于己的火力,面对敌众我寡的兵力对比,“八姑岭英雄连”的指战员们并没有胆怯,他们一边呼叫了附近的兄弟部队的支援,一边断然做好进攻准备。时间就是生命,为了能够拖住敌人,使得敌人无法实施炮击,且转移阵地。第2连的指挥员在判断了形势之后,毅然决定在援军赶到之前,便是发起进攻,绝不给敌人一丝机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必须要有相当大的勇气的,能够拿出这样的决心来,“八姑岭英雄连”本身就已经在走上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