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他们中的多数人都不会活着回来吧。”瞥了鹰司真希一眼,这个印度人的目光又投向了那些正兴奋样地进入运输机机舱内的“印藏特种边境部队”的士兵们。他仿佛在自言自语样,“也许他们的确回不来了。”
“你还记得当年的那部《龙的怒火》吗?”鹰司真希忽然开口到。2000年一部英国军事幻想小说《龙的怒火》曾经在国际上引起轰动,这部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就是2007年5月,印度军队面临着与中国和巴基斯坦同时作战的境地。而小说中设置的背景,也就是这场战争起因,就是印藏特种边境部队为了营救一名在西藏境内挑拨叛乱而入狱的僧侣,在这之前印度一直暗中支持叛乱行动。为了营救这个僧侣,印度派出印藏“特别边境部队”的一支精悍小队。中国军队在不丹境内追上了这支小分队,遭到中国军队“入侵”的不丹人情急之下向印度求救,正当印度准备应援时,中国军队没有从中印边界,而是经缅甸发动了一次令印度措手不及的突袭……
“你这是什么意思?”鹰司真希的话语让这个印度情报官员有些惊讶,其实鹰司真希没有说错。《龙的怒火》这本小说的架空不是没有背景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四水六岗”在与中国军队作战时遭到重创,剩余的几百人于1959年逃到印度。随后,他们中的一小部分被送往印度东北部大吉岭开始接受一项秘密的特殊训练。后来又分别到达距离科罗拉多丹佛一百公里之外的哈勒营地。在那里开始接受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全面特种战斗训练。这就是“印藏特种边境部队”的起源。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印度惨败,战争接近尾声之际,印度调查分析局、“流亡运动集团”的头目及美国中情局三方协商创建了印藏“特别边境部队”,也就是sff,三方规定由流亡集团负责兵源,印度负责组编、供应和指挥,美国负责装备和部分经费。该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一旦再次发生中印战争,就渗透到中国后方进行隐蔽战。次年2月,“特别边境部队”被纳入第22建制,归属印度内政部保安局领导,作战上则由印度陆军指挥。印藏“特别边境部队”总部在新德里,而其指挥机关第22建制司令部在印度北部的查卡拉塔,那里是大量流放难民的家园。说白了,就是这支部队不过是炮灰部队而已,但这支炮灰却时刻有可能为印度招来灾难。
“你看他们多么兴奋,他们要是从事自己的事业,而不是作为炮灰”鹰司真希淡淡地说到,她的目光一直注视着那些士兵们。身边的印度情报官员的脸色更是难看了。
印藏“特别边境部队”自成立以来,却从未用于对付其预定的敌手-中国,士兵只对中国进行过有限的越境侦察,以及执行高度机密的突击行动,由于“特别边境部队”突击队员多次越过边界执行了未批准的越境活动,所以印度政府方面对这支部队控制很严格,以至于这支部队虽然多次举行以中国边防军和西藏纵深地区交通线等重要设施为袭扰破坏目标的演练,但多数时候斗士参加印军举行的各种实兵演习。这意味着什么?
鹰司真希所说的不过是实话而已,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后,正当前线胶着,印度与东巴基斯坦作战形势吃紧的时候,这支藏人部队忽然接到了英-甘地总理的来电,印度政府公开要求这支部队参战。于是,“印藏特别边境部队”的士兵首次参与了一场与他们原本的使命毫不相干的战争。当时印度调印藏特种边境部队一千多人参战,并在东线让这些“非印度国民”打头阵当先锋,结果战争结束的时候,印藏特别边境部队竟死伤四百余人。 这件事 在印度政府高层一直被人忌口,许多人不愿意提及到这些,包括后来那些死在“反恐”前线的印藏特别边境部队士兵,他们中的多数人对于印度政府和印度人来说,连名字都算不了什么,没有什么被人所记得,所怀念。所以当这个调查分析局的情报官员说出那些话语的时候,鹰司真希很认真的告诉他,“他们不是为了印度而战,他们是为了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所谓的精神理念而战。”
十架“安-12”幼狐式运输机沿着跑道快速的滑行,在四台起飞功率4x4000当量马力的伊夫钦科ah-20k涡桨发动机的咆哮声中,十架运输机依次起飞。 每架“安-12”幼狐式运输机都搭载有一百名全副武装的“印藏特别边境部队”的士兵,紧随而后起飞的是四架从美国进口的“c-17全球霸王3”式运输机,这种容战略和战术空运能力于一身,其货舱宽度为 5.49米、长 26.82米、高 4.11米,能在货舱中两排布置六辆卡车的要求,而吉普车可三辆并列,不过此时这四架“c-17全球霸王3”装载的却是五百名精锐突击队员。而这还只是第一批突击部队。按照计划,这一批突击部队将会在中印边境地带以及靠近印度境内地区的中国一侧伞降,而后进行袭扰作战,随后第二批突击部队将会直接空降中国纵深,袭击中国的重要指挥机构、后勤机构、炮兵阵地。与此同时,前线所有的印军部队将会发起突袭,从第9军抽调的装甲部队也会发起攻击作战。(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