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聆篇_第一百九十二章节 势如破竹(二)(1 / 2)

功勋 绿窗幽梦 1708 字 2022-12-15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面对着战场上如此的局面,莫汉少校这个时候可谓是气急败坏着,在他要求侧翼部队进行调整之前,中国人已经给与了侧翼部队很大的创伤。一上来,侧翼这个倒霉的装甲连便是损失掉了指挥官,在兰吉特上尉阵亡之后,这个倒霉的侧翼方向上接连吃了大亏。在损失了两辆t-72m主战坦克之后,印度军队才开始感觉到了不妙,然而三辆机动火炮系统悄然地从侧翼冒了出来,继而横穿了整个锋线。

那些105毫米线膛炮射出的尾翼稳定钨芯脱壳穿甲弹接踵而出,正在慌乱进行机动的印军开始饱尝到铁拳的威力了,几辆行驶中的坦克打得浓烟滚滚、烟火四起。这些机动火炮系统在700米的距离上便是射出了他们的暗箭,而高度机动化又使得他们能够游刃有余的对自己的目标进行猎杀。机动、攻击、脱离、再机动、再攻击。这样的模式几乎是印度人根本无法去面对的,因为不管怎么样,履带式坦克的机动性能终究是不如轮式战车的。

本身近卫集团军就是一支快反部队,而第85机步师则优势快反中的拳头部队,全师全面数字化、中型化、轮式化。从步兵战车到火炮到补给车辆,全部机动、轻型,可以满足战略运输机的快速运输。这一点和美国人的“斯特瑞克”相同。不过由于这种数字化作战部队过于昂贵,所以就算是美军也就仅仅部署了第2步兵师第2旅、第2步兵师第3旅、第2步兵师第4旅、第25步兵师第1旅(即绰号“雪鹰”的原第172步兵旅)、第25步兵师第2旅、第2斯特瑞克骑兵团(原第2装甲骑兵团),以及隶属国民警卫队的第28步兵师第56旅。不过虽然耗费巨大,但是从美军的实战情况来看,中型数字化部队的战斗力却是相当强悍的。

当时军事变革浪潮被掀起的时候,印度人还在片面的追求重型化、履带化,大量的采购他们的那些“阿琼”、俄制的t-90s主战坦克来打造自己所谓的“装甲力量”,而这个时候,在经历了卫国战争和对日战争之后的中国陆军却是开始变革了。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师学别人的长处,这就是中国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强的过程。学日军、学苏军、学美军,穿插迂回、夜袭突破,这些战术来自于旧日本陆军,合成纵深突破、大炮兵主义,这些来自于苏军,空地一体化,快速机动化,这些来自于美军。有意思的是,无论是日本人,还是苏军,又或者美国人,都曾经是中国军队的对手,都曾经给中国军队带来以咄咄逼人的压迫性,但中国军队还是师学了他们,这就是所谓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印度人不了解,所以他们吃了大亏。他们没有能够跟上军事变革,所以他们开始尝到苦果。此时的莫汉少校注意到了,但要求部队立即不要估计正面的中国军队,他要求立即消灭这三台该死的机动火炮系统。

然而这个时候去调整锋线,无疑是更大的错误,因为这个时候,匆忙的去调整锋线,只会让自己更是混乱。按照莫汉少校的命令,部队匆忙的去调整锋线,但却更是遭到了攻击,本来连续的几辆坦克被击毁,就使得正在冲击的第1战斗群的侧翼阵脚大乱,此时再去匆忙调整,则更是换乱了,当印度人的一辆辆坦克、装甲车胡慌乱开始调转时候,三辆机动火炮系统已然悄然的遁去,只是给怒气冲天的莫汉留下数堆被击毁了的正在燃起着熊熊大火的坦克残骸。

其实,这还是由于莫汉少校跟不了解机动火炮系统的作战,其实机动火炮就是一种支持火炮,虽然是装甲底盘,但根本不能算是步兵战车,因为战车的主体其实是那门105毫米线膛炮,而车组乘员的主要主体则是车长,车长的职责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要根据任务、敌人、地形、军种等诸因素确定最终使用何种弹药。在支持步兵作战时,主炮适用弹种的最佳选择是高爆弹(heat)、高爆塑料曳光弹(hep-t)和霰弹,而在对装甲目标进行攻击的时候,则需要使用穿甲弹年。其中高爆弹主要用来对付轻型装甲车辆、野战工事和人员。高爆塑料曳光弹主要用于摧毁野战工事、掩体、建筑物和班组操作的武器,它是为步兵打开突破口的主要弹种。霰弹则主要用于在开阔地域杀伤敌方人员,在100~300米范围内该弹对步兵班杀伤力极大。至于穿甲弹,则是主要攻击敌人的坦克或类似目标。不过由于穿甲弹打击所产成的弹片会危及目标区周围步兵的安全,所以通常的杀伤范围是目标两侧各7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