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对于加赛尔中将和他的东部军区司令部来说,第4军遭到攻击、第3军遭到攻击其实都不是最为致命的,最致命的便是来自于亚东方向的进攻,因为这个方向上的攻击使得锡金邦这个屏障西里古里的地带成为了战火燃烧的最前沿。对于东部军区司令部,对于印度政府和军方来说,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这一幕的发生。
或者说,对于当年吞并锡金邦的印度政府和军方高层来说,他们从来最担心的就是这一幕的发生,因为这一幕是印度军队所最不愿意看到,也是最不想发生的。
锡金邦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七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北与西藏接壤、东与不丹相邻、西面是尼泊尔联邦共和国,南面则是西孟加拉邦。
这是一片富饶的土地,锡金语中,这个农业为主、矿藏丰富之地的意思为“米之谷”,而早期移民到锡金的西藏人将这里称之为“登疆”,意为“稻米之谷”。
在中国的史书中,锡金名为“哲孟雄”,曾经是吐蕃的(西藏)的一部分,后吐蕃衰落之后,锡金成为了独立的部落,直至1642年,菩提亚族的蓬楚格·纳穆加尔建立了纳穆加尔王朝,才成为了一个世袭君主国。
大清乾隆年间,锡金与统一尼泊尔的廓尔喀前沙阿王朝之间爆发战争,在廓尔喀军队攻陷首都的情况下,锡金国王不得不逃入西藏境内,并向清王朝求援。
乾隆帝以一等嘉勇公两广总督福康安督办西藏军事,偕参赞大臣海兰察两次用兵尼泊尔、锡金方向,最终兵临廓尔喀都城,在大军压境之下,廓尔喀王称臣归降,而之前被灭的锡金也得以复国。
此战是乾隆“十全武功”的最后一功,也是锡金第一次灭国,而这次战争也让锡金人清楚的认识到,在强敌面前,如果没有中央王朝的协助,锡金是很难得到复国的。
大清帝国的衰落,让处于在中央帝国保护下锡金也开始发生了命运的改变,这个国家的命运随着英国人的到来,也由此发生了改变,清嘉庆年间,英属东印度公司在逐步征服了印度之后,开始渐渐侵入锡金,至清道光年间,锡金在英国人的威逼下,已是被迫割让了大吉岭和兰吉德河以南的地区。此后,英国人又通过条约和派遣专员的手段,逐步控制了锡金王室。至《中英藏印条约》签订之后,大清王朝更是彻底承认英国作为锡金的“保护者”。从此,锡金与北京中间的关系,便是彻底地由此中断了。
此后,中央王朝自身难保,谁还会理会到一个遥远的边疆之外的属国呢?而锡金也从此在英国人的“保护”下,半独立的维持着国体。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英印政府很是“慷慨”地政权交还给了锡金王室,并宣布承认锡金这个国家的主权。而从那之后,锡金迎来了第二次“复国”,虽然王室虽然还在英国专员的控制下,但毕竟是能够自行主持国家政务了。
可是随着英国势力退出南亚,印度的独立,情况发生了改变。继承了英属印度殖民思想的印度政府先是与锡金签订《维持现状协定》,继续往锡金派驻专员,随后又扶持锡金的国家大会党组建内阁,开始插手锡金的外交、军事和内政事务。
此后,印度政府开始频频对锡金实施干涉,先是以“防止锡金国内因为政治局面而引发动乱和流血”为由,派兵进驻锡金,继而又以一纸“印度锡金和平条约”,规定锡金受印度的保护,从而彻底控制了锡金的国防、外交、经济等大权,使得印度政府取代了英国人的势力,彻底控制了锡金。
但就是这样,印度政府犹然不满,他们先是在1973年对锡金实行军事接管,此后又迫使锡金议会通过了由印度所拟定的锡金宪法,规定印度政府派驻的首席行政官为政府首脑和议会议长,继而在1974年,印度议会和政府先后通过并批准了《印度宪法修正案》,规定锡金为印度的“联系邦”,并在印度两院各为锡金设立一个议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