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从诞生那天起,就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具有原罪的阶级。鄙视商人的观念,在中国古代就有,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资本家更成为一个罪恶的代名词。改革开放后,新一代的资本家开始出现了,他们依靠敏锐的商业眼光以及冒险精神,从改革大潮中淘到了第一桶金,成为这个社会上最为富裕的一个阶层。然而,他们的心裏始终都存着一种不安的感觉,他们最担心的一句话就是“政策要变”。
国家这两年在对经济领域中的混乱现象进行整顿,这就更加剧了这些企业家们心中的疑惑。在当时,如冯茂乔这样由于担心遭受牢狱之灾而打算把企业关掉或者捐献出去的民营企业家,并非少数。据说,后世大名鼎鼎的吉利汽车老总在当时拥有一家名叫“北极花”的冰箱厂,在一片治理整顿的声浪中,他也匆匆忙忙地企业捐给了乡政府,然后自己逃到深圳上大学去了。
“老冯,你放心吧,政策不会变的。”林振华对冯茂乔安慰道,他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向冯茂乔解释好,毕竟不是谁都能像他一样洞悉未来的。
冯茂乔道:“林经理,你们这些吃公家饭的,哪知道我们的苦啊。这如果政策一变,你们是无所谓的,我们可就惨了。到时候,不但我们自己要吃苦,连孩子都要受连累,成份高了,连上学、当兵都受影响啊。”
“我想,不至于吧。”林振华无奈地说道。
“林经理,你就帮帮忙吧,我把公司捐给你们汉华重工,你给我开一个证明,这样我就放心了。”冯茂乔央求道,在他看来,林振华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哪懂得他们这些人的担心呢?
林振华问道:“老冯,这个公司可是你的心血啊,你这一捐出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回头万一政策没变,你后悔还来得及吗?”
冯茂乔脸上流露出一种悲凉的神色,眼睛里似乎也有一些亮晶晶的东西在闪烁着。他是听到了一些风声,从而不得不行此下策的,但从内心来说,他何尝愿意把自己的企业交出去?这家茂乔齿轮公司岂止是他的心血,简直就是他的生命啊。
“林经理,交与不交,最后不都是空的。我现在交出去了,起码还能躲过一劫。如果到时候让政府没收了,我连命都保不住了。”冯茂乔说道,“至于以后怎么样,我看看再说吧,大不了从头再来一次,我还拼得起。”
林振华看着冯茂乔这种态度,知道再劝也没用,冯茂乔心裏有疙瘩,这不是林振华说一两句就能够解开的。这个年代,改革刚刚进行了10年,人们对于过去年代的记忆还非常深刻,内心那种担心政策变动的恐惧感,不是后世的人们能够体会到的。
想到这裏,林振华点点头道:
“唉……这样吧,老冯,我跟你说什么,你也不信。如果你实在不踏实,你就写一份申请书,申请把企业捐献出来,我呢,以汉华重工的名义,给你开一个收条,表示收到了你的申请,但需要进行讨论。未来如果政策真的变了,有人找你麻烦的时候,你可以说自己已经申请捐献了,这样就没问题了。万一政策没变呢,你只要收回申请就可以了。”
“林经理,这种事还需要讨论吗?”冯茂乔诧异地问道,在他看来,这种事情应当是汉华求之不得的事情,怎么还需要讨论呢?
林振华呵呵一笑:“当然要讨论,不但要讨论,还要派人去考察你们的企业,然后回来写考察报告,然后交给集团总部审查,审查不过的话,还要继续考察,一来二去的,两三年就过去了。”
“我明白了,你是说,我光申请,但你们先不批准,咱们就这样拖着?”冯茂乔终于听懂了林振华的意思,不得不说,人在涉及到切身利益的时候,脑子是极其聪明的。大家都是商人,涉及到这种瞒天过海的计策,的确有些心灵相通的意思。
林振华道:“没错,正是如此。我收到申请,直接就锁进保险柜。现在公司的事情多得很,哪有时间来讨论你的申请?这样放上一年半载,形势也就清楚了,是不是?”
“那就太感谢林经理了。”冯茂乔只差给林振华磕头道谢了。
林振华提出的这个方案,的确是一个万全之策。让冯茂乔提出捐公司,但捐的过程可以拖得很长,然后就慢慢地看形势。形势不妙了,就扔掉公司,博个爱国资本家的名头。形势如果好,那么就让林振华把申请退还给他,他也没什么损失。
不过,这样的操作,需要林振华全力配合才行,一定程度上说,林振华是要冒一些风险的,因为万一真的有事,林振华要出来帮冯茂乔顶住压力。冯茂乔在心裏暗自想到,如果未来政策真的没变化,自己还可以继续办这家公司的话,是不是拿出一成的干股送给林振华,作为感谢。这当然是后话了,现在自己都生死未卜,哪敢提这样的事情。
“老冯,这事就这么定了。你回头写一个申请过来,态度要坚决一些,但细节上要模糊,总之,要让人抓不住把柄,你能做到吧?”林振华问道。
“能,能,完全能。”冯茂乔连声说道,“我回去就算不吃不睡,也会把这个申请写好。”
林振华道:“嗯,还有,在此期间,你要维持好公司的生产,不要因为担心政策就不管不顾了。我再跟你强调一句,政策是不可能变的,这个公司未来肯定还是你的。”
“那是肯定的,就算这个公司要捐,我也不会让它垮掉的。”冯茂乔肯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