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下的,就是三三两两的一些友情赞助了。例如冯茂乔,当年差一点把自己的齿轮公司捐献出去,如今政策已经明朗,他也不再担心了。林振华把他的捐献企业申请书还给他的时候,他当即表示,愿意借500万美元给汉华,帮助汉华收购尼宏重工。
安雁和熊立军也助了一臂之力,两家凑了一千多万美元出来,并且扬言不够还可以再凑。开商场的就有这么一点好处,那就是手头经常有一些流动资金。林振华知道他们两家目前正在筹划着扩大连锁店的覆盖面,包括要去非洲开十几家分店,资金正是紧张的时候,便没有更多地向他们借钱。
林林总总的这些钱凑起来,林振华终于凑够了3亿美元,完成了对尼宏重工的收购。要说起来,这也算是一次以蛇吞象的收购活动了。如果不是日本遭遇金融危机,加上尼宏重工的海外市场被汉华等企业挤得支离破碎,恐怕林振华再等上5年也不一定能够吃得下这样一家大企业,要知道,尼宏重工在最辉煌的时候,市值可是接近了50亿的。
公司已经到手了,林振华现在想的,就是赶紧让这家公司产生效益,挣回钱来偿还各处的借款。
按照原定的计划,尼宏重工在九州的两家工厂将被完全拆除,所有的设备将运回中国,重新组装起来,建立起一家新的工厂。尼宏重工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生产成本过高,这个问题在日本本土是无法解决的,只有把工厂迁回中国,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降低成本,才能让尼宏重工的这些先进生产设备发挥出效用。
在福井和鹤冈,还有另外两家尼宏的工厂,林振华决定把这两家工厂保留下来,继续进行生产。尼宏重工拥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工人,有些精密加工的工作,还需要依靠这些工人来完成,林振华一时很难在国内找到足够多同样优秀的工人来取代他们。经过慎重研究,林振华决定,在日本保留两家工厂,把那些低素质的普通工人辞退掉,保留那些技术过硬的高级技工,专门从事一些高端设备的制造。至于在中国能够完成的生产,那就毫不客气地拿回去自己人干了。
保留下这些高级技工的另一个目的,是要获得他们手里的技术和经验。林振华将从汉华技校调来几百名年轻学员,让他们跟着日本师傅学徒,用十年时间,把这些日本高级技工的本领全部学到手。
尼宏重工还有一个要害部门,就是设在东京的尼宏研究院,这裏拥有几百名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化工设备工程师,还有大量国内所没有的实验设备。韦东齐、贺诚山等人专程从国内赶过来,一走进尼宏研究院的实验车间,他们就全都迈不开步了,一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些都是工程人员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啊。一些中国的技术人员到国外去做访问学者时,想借人家的设备做几个实验,还要看着对方的脸色,稍微尖端一点的设备,人家根本连看都不会让你多看一眼。
可是如今,这些东西已经属于自己了,他们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想用多久,就可以用多久。
韦东齐手抚着一台实验设备,毫不掩饰地对着林振华哈哈笑道:“林总,咱们这笔买卖做得太值了,光这个研究院里的设备价值,就不止3亿美元啊!”
林振华笑道:“老韦,你还没算这裏的无形资产呢。我已经去他们的档案室看过了,裏面有尼宏重工这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实验资料,裏面有不少好东西啊。”
“这些资料的知识产权,也都是属于我们的吧?”韦东齐问道。
林振华道:“那是当然,在收购协议上明确规定了,收购的内容包括尼宏重工所拥有的全部专利技术,这些专利,起码也值好几个亿呢。”
“太好了!”韦东齐兴奋得两眼放光,“尼宏在制药设备、精细化工等领域,都有非常扎实的技术储备,咱们的化工设备公司,过去只有化肥设备和石化设备这两个主打产品,未来我们就可以进军更广的领域了。”
“呵呵,老韦,东西我已经给你弄到手了,什么时候能够把这些设备和技术转化为产品,就看你和方延武的了。技术上的事情,我是一窍不通,我只关心能不能挣钱。”林振华调侃道。
韦东齐诚恳地说道:“林总实在是太谦虚了,在技术方面,林总的造诣也是很让人佩服的。最为难得的是,林总的知识面非常宽泛,不像我们这些人,只懂自己的领域,跨一个领域就不了解了。”
林振华笑道:“我是什么都了解,但什么都不精通啊。不过,这也应了一句笑话了,我既然什么都不会,那就只好当领导了。”
韦东齐拍马屁道:“能够有林总这样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是我们汉华重工的幸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