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消息(2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721 字 2022-12-10

赵援朝轻笑了一声:“你们这些外地人啊,根本就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胡杨笑着说道:“那您还给说说。昨儿晚上项凌江刚给我科普了你们大院的事儿。今儿您受累,再给我说说。”

赵援朝没接这个茬:“没那闲工夫。你自己慢慢品去。我就说一点,新部门是上面直接弄的。罗鹏程在人事上其实没有什么发言权。推荐一两个人也就是极限了。”

胡杨说道:“也就是说,如果罗鹏程带上了我,那就很有可能不带方宏伟。”

赵援朝说道:“更确切的说,是有理由不带。我听说方宏伟是那边动了关系,请一个老爷子出面,硬塞给罗鹏程的。”

胡杨说道:“都明白了,帮我转告项凌江一切照旧就行。”

挂断电话,胡杨开始回忆这个时期有什么重要的新部门成立。好像并没有特为吻合的。日后最有影响力的重大装备办公室和国家工业设备总公司,都还不到成立的时候。

八零年代毕竟距离胡杨太远,他所知道的都是一些能够被记载下来的事件。显然这个新部门并不在此列。

赵援朝的话导师给了胡杨不少启发。罗鹏程是冶金口出身。点了他将那肯定就是与工业相关。加上罗鹏程有丰富的对外经验。胡杨推测,七成以上可能性是与工业设备引进相关的部门。

在一个稳定的体系中出现的新部门,要么从其他旧部门分权,要么就获得新领域的权利,更有可能是两者兼而有之。

这么分析下来,也难怪有人会想方设法往这个新部门了塞人。而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这个新部门上限很高。

还真是像赵援朝说的那样,钱途和仕途都挡了,那真的难怪方宏伟会对他这么不爽。

而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这个周朝先和他的大院圈子,何尝又不是挡在了胡杨的财路上。

解决旋耕刀片的问题主要还是原料钢材的问题。而高频感应堆焊是胡杨能想到最好的办法。不是没有其他方法,但成本都要比堆焊高甚多。

更何况以这些大院子弟的一贯风格来说,就这一点成本都他们都不愿意出的。

现在还只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再过几年当全国都进入大改革、大建设、大生产的热潮中后。京城里这些大院子弟们才真正开始活跃起来,并和“批文”这个东西紧密的联系起来。

如果自己不做处理,这刀片要怎么变现?

所谓废铁价,就是五六毛一片收,七八毛钱卖。就算他们把两百万片的库存全都吃下,那刨除必要支出之后。最理想状态能赚十万左右。

在八十年代,十万绝对是一笔大钱。但胡杨认为这应该不是全部。外经贸部大院在京城也是一流大院。如果只有十万的格局,那胡杨是会瞧不起他们的。

胡杨大胆推测,这件事背后可能有一些国外的影子。国门打开了,自然是苍蝇蚊子都会趁机钻进来。这种可能性真的不低。

原本以为是可以悄悄发财,却来了一个狭路相逢。虽然没有提前的准备,但好在胡杨一直都是带着危机感在做事,主线不需要调整,细节上微调就够了。

在发现自己被调查之后,胡杨就一直没有再和沈阳那边联系。不过项凌江那边并没有断。邢鹏的第二店也已经开业,销售的火爆程度超出所有人的预期,也包括胡杨。

原本预计足够卖到年底的货,最多还能支撑一个月。火爆的销售也带来的非常丰厚的利润,暴利二字用在此处非常贴切。

鹏飞商贸出售的都是尖儿货,平均利润可以达到四倍。不是四成而是四倍,电子表甚至能到达到五倍。鹏飞商贸只用了三天,就收回了所有成本。

这种盈利速度放在二十年之后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就连麻醉品和武器交易都没有这么高的林润率。

这姑且可以称之为穿越者的红利吧。

不过随着大笔现金而来的,除了兴奋之外还有那么点害怕。刚刚走出了运动年代的人,脑中那根敏感的弦都还没完全松掉。

所以几个人合计之后,每天都只会把十分之一的收入存入银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关注。

好在这些日子以来,孙富贵和管冲一直都在招人,基本都是复原或者转业的军人。大部分都是过去战友,还有一些则是战友介绍。总之,都是可信可用的人。

要是没有这些武力值颇高的老兵守着,这么多现金放手里还真是挺悬的。邢鹏和鹏飞商贸在沈城已经小有些知名度了,这几天已经有人明里暗里盯上了他。

喜欢工业教父请大家收藏:()工业教父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