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辞职受阻(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770 字 2022-12-10

胡杨面无表情的说出了单位全称,并且搬出了自己的直属领导。这在凡是都追求面子上都要过去的江湖中,已经算是非常不客气了。

已经在机构里混了大半辈子的这位,当然能够感受到这种不客气。但一辈子都在这里打滚的他,第一时间的反应并不是愤怒,而是下意识的把手伸了过去。

哪怕他真的不知道什么冶金局的罗鹏程。

“哦,是冶金局的同志,你好。”

胡杨很官方的说道:“你好,领导怎么称呼?”

李西平赶紧介绍:“这是咱们五所的副所长郑有为。”

胡杨依然语气平淡:“郑副所长您好。我和李工是旧识,这次来是私事。”

郑有为心里一动:“哦,既然这样,那你们先聊。老李记得把报告赶紧弄出来啊。”

胡杨说道:“郑副所长放心,我不会耽误李工太久。”

郑有为摆着手说道:“行,你们先聊。”

目送郑有为离开,胡杨知道他肯定是回去打听罗鹏程和他的情况。这也是胡杨专门把所有全称都搬出来的目的。就怕他调查的不够清楚,不知道的罗鹏程现在有“多红”。

胡杨也跟在郑有为身后走到了门口,看到他走过转角,胡杨也快步走到了大门口,把戚扬叫过来快速耳语了几句。

戚扬离开之后,胡杨又回到了李西平的办公室。

一进门,胡杨就直接伸手:“资料给我看一下。”

李西平这次没有发愣。实际上他已经提前准备好了资料。能被赵援朝发现,这李西平肯定不是蠢货,他只是有点迟钝。

胡杨离开的这一会儿,已经足够他想明白,胡杨来这里肯定是要帮他的。而从他这个角度讲,他能做的事情不多,准备好所有资料算是其中之一。

这就是研究型的学者和普通人的区别。这是思维模式的根本不同。

一般人遇到问题,会想一个办法来接解决问题。而他们这些搞研究的,会首先列出所有条件,然后再研究如何组成可行的解决方案。

李西平现在并不知道胡杨能如何帮助他。但他会准备好所有的已知条件。

这一点胡杨很欣赏,不是因为他的智商而是他的主动学习能力。

不废话,胡杨开始快速浏览资料。一开始李西平还怕胡杨看不懂,在一边讲解。但很快胡杨熟悉了思路结构之后,就变成他提问李西平回答。

开始李西平还有一点不确信,毕竟胡杨实在太年轻了。但很快的他就震惊的发现,这个年轻人对工业陶瓷领域的理解不比他差,甚至有些方面表现的更先进。

胡杨也知道自己有点吓到李西平了。但已经确定以后要合作,所以这也是早晚的事。当然能有这样的效果,主要还是因为胡杨来之前做了功课。

快速浏览完手里的资料,胡杨心里也算有了底,这个课题他能搞定。

不是因为这个课题简单。正相反,就是因为这个描述简单的瓷瓶技术含量不低,胡杨脑子里才有相关的资料。

几十个小时之前,胡杨刚刚梳理过自己记忆中的工业技术资料。他这次打破了门类,按照新的标准分成了三大类。

第一类,是胡杨最有可能在短期内利用上的。主要是各种材料的配方和工艺。这其中包括的特种工业陶瓷,特种合金等。配方的好处的就是门槛低,使用起来对于知识储备要求相对比较少。

第二类,是胡杨准备几年后陆续使用的。主要是工业制造工艺流程,自动化系统等等。这些技术对于相关知识的储备要求相对比较高。胡杨需要一定的专业学习和知识储备才能利用。这也是胡杨上大学的主要目标。

第三类,是胡杨几年内都不会使用的技术。这些都是在胡杨那个时代中都处于尖端的技术。包括纳米晶片、永磁、超导等等。这些技术太超前,胡杨必须给这些技术建好足够坚固和足够高度的基础。

说到底,超前的技术固然异常珍贵,甚至可以其中任何一项都能产生改变世界的能量。但正因为如此,胡杨每次拿出来都要非常谨慎。

而从更长的时间线上来看,技术成果就是技术体系这棵大树的结出的果实。果实当然是美味的,但树本身更重要。

胡杨可以直接拿出果子,让大家吃的很开心。可以立刻让中国的尖端技术上领先世界二三十年。

可这之后呢?

有个成语我们国家义务教育中在小学阶段就会学到,拔苗助长。

没有一个完整健全的工业体系作为支撑,甚至不需要二三十年,这些尖端技术带来优势就将会被追上然后超越。

国家吃这种根基不稳就往前跑的亏还少吗?

胡杨放下资料之后不久,戚扬也带着消息走进了办公室。

戚扬说话之前看了一眼李西平,胡杨轻轻点头,这个消息不需要避讳他。

于是戚扬开始转述赵援朝那边查到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