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坐飞机(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775 字 2022-12-10

除了香港之外,胡杨也都给沈阳和丹东打了电话。除了问候之外,还根据新的变化,进行新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胡杨尽可能的加快语速,减少的交流的时间。因为他要赶快去找善解人意的柏青。

新年第一天,当然要和一个喜欢的人愉快的度过。

不过说到这愉快,胡杨相信今天在这个城市里有一些人肯定不会有这种好心情的。

在过去的十几个小时里,就在这座城市的几个核心的地方。某些人在一起做了决定,而另一些人则为了他们的选择付出了代价。

有一些人离开了北京,有些人打了离职报告,有些人提前递交了退二线的申请。但这些都是必然会发生的。从他们决定在街上动手开始,就一定要有人站出来承担后果。

而这些人就是被选择出来承担后果的人。虽然胡杨刻意压制了整个事件,但该付出的代价一点都没有少。因为他们才是失败的一方。

因为早有准备,所以整理起来非常的顺畅。仅仅十余个小时,就让一切都是尘埃落定。但所有人心里都知道,远没有那么简单。

这件事已经惊动了“上面”。据说有上面的意思传达到了外经贸大院。紧接着周雄安就对外宣布,因为身体原因退出此次欧洲考察团。

打完了所有电话,胡杨立刻跑去打开了房门。柏青就站在门口安静的等他。

1985年的第一天,在欢声笑语安静祥和的气氛中过去。

至少,大多数人,表面上,差不多应该是怎样。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胡杨参加了大大小小的十几个会议。主题都是与此次出国考察有关。

除了常规的工作行程安排,还有思想教育之外,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关于如何让欧洲人相信,我们已经和日本大隈公司走得很近,甚至有可能达成交易。

虽然这个注意最开始是从胡杨嘴里说出来的。但在这些讨论中,胡杨完全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这还真不是他有所保留,而是真插不上嘴。

这里大多人并不了解欧洲,甚至可能都没见过几个外国人。但论及这种“小手段”他们的功力绝对让胡杨望尘莫及。

如何让人误会,以为却又抓不住任何实质性的证据。云里雾里欲说还休,这火候的拿捏,分寸的掌握都让胡杨受益良多。

只用一个下午,就拿出了一整套“办法”。首先,主要媒体会进行宣传造势。版面要大,照片要多,但内容要空。然后就各个相关方面都要有所动作。

包括资金审批、人员和物资的调动。其中的重点是各个科研单位,优先级比较高的大型国企。务必要做出一副,我们马上就要进行技术升级的架势。

这件事的关键点是,既要积极甚至紧张的准备。还要一副我要保密,绝对不能让别人知道的态度。

这就又绕回那两个关键词:火候和分寸。

这些外部的造势的同时,这次考察团内部也要进行足够的准备。周安雄这次“因病”临时退出小组的情况,也被拿出来做了文章。

什么能说,什么能带,什么绝对不能说,什么是可以“不小心”泄露的信息等等等等...

而对胡杨他们几个翻译人员,还有更具体的要求。胡杨还专门和其他三个随行翻译,专门看了两次小会。

以胡杨的年纪,毫无疑问又成为了整个代表团最年轻的一个。不过大家对他态度都还可以,毕竟最近与他有关的“新闻”太多,圈子里几乎都知道有这么一个人。

出发的日期定在一月四号。八十年代还没有直达欧美的航线,他们首先需要到香港转机。下一站到土耳其,停留一天之后。再飞往欧洲。到达欧洲的第一站法国的时间应该是八号的晚上。

这几天除了开会之外,胡杨都会和柏青腻在一起。除了柏杉这个亲哥哥之外,基本上所有人都看好他们这对姐弟恋。

当然也不是没有坏消息。几位和胡杨比较亲近的领导,都或多或少的暗示他最近要稍微收敛一点。

胡杨的行为虽然从个人的角度上讲,都是有充分理由的。但实际的结果,却是以一个毫无背景的身份,挑战了一个阶层。虽然只是这个阶层中的一个代表,这迎足够令同样阶层中的人,对胡杨不报任何善意。

很快出发的日子就到了。考察团一行二十八个人坐上去往机场的汽车。

随着大客车驶入首都机场,胡杨也和周围大多数人一样,表现出了一种很克制的紧张。因为大家都应该是没坐过飞机的人,今天是第一次,自然要有这种合群的表现。

作为全团最年轻,也就是资历最浅的胡杨,自然被安排在最合适他的地方。而和他坐在一起的,当然就是那个全团资历第二浅的人。

大名叫田亮,外号叫馒头。只要是看过他的人,都会非常认可这个绰号。若干年后,有一部外国电影,里面有一个机器人角色叫大白。这个田亮就是矮版的大白。

作为整个团里资历最浅的两个人,又同是翻译组的成员,胡杨与这位可以说是一见如故。

不仅是因为处境相似,更因为背景也相似。按照惯例,这种级别的出国考察团里,一定会有来自某些部门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