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印度的手艺人(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729 字 2022-12-10

一个穿着很印度的印度男人问胡杨:“你想要什么?身份id卡,护照还是皇后乐队的演唱会门票?”

“你先看下这个。”胡杨从怀里掏出一个牛皮纸袋递了过去。

印度男人打开纸袋从里面抽出了两张纸,纸质感觉很硬,尺寸比a4稍小,上面写了很多字。

男人掏出放大镜仔细辨别了一会儿之后说道:“无记名债券,每张面额两万马克,是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开具的。这两张都是真的。”

印度男人抬起头:“如果你想要出售,我可以帮你联系买家,两成佣金。”

胡杨没有道理贴钱买自己的东西:“我知道你有技术可以把一张变三张。我需要你把这里的两张变成六章,你可以留下一张。另外我需要租用你的工作室,两个小时。,”

印度男人一摊手:“我不懂你的意思?”

胡杨直接说道:“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黎明之前我就要离开。一口价,你可以留下两张。”

印度男人立刻换了一副嘴脸:“既然时间这么紧张,那我们立刻就开始吧。要不要来点茶或者咖啡?”

胡杨也同样了一个表情:“咖啡,如果再有一份咖喱鸡就更好了。”

不记名债券就像字面意思一样,是不记名的。所以谁持有,谁就享受债券带来的利益。所以不记名债券的安全性很差,但胜在交易灵活,而且易于携带。

相比支票和本票来说,不记名债券更适合某些特殊环境下的,没办法寻求法律保护的特殊交易。

代表了真金白银的东西,当然也有自己的防伪措施。比如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的这种,油墨和纸张都是特殊的。仿造的难度不会比造假币低多少。

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办法总还是被想出来了。债卷和纸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厚度。爱德蒙得洛希尔的这种债卷用的是一种215克卡纸。

这种卡纸的厚度是一般纸币的十几倍。而这家的印度阿三有技术,可以将纸质的票据也包括这种债券复制一模一样的两份。

就算是顶尖的专家,也没办法去切的看出谁是复制品谁是原件。因为每一张其实都是真的。印度人是通过特殊的手法和工具,从债券上取下极薄的两层。

特殊的油墨渗透力非常强,这也是防伪的手段之一。正因为如此,这两层上面都有清晰的油墨,水印,钢印,签名。该有的这些一个都不少。

只要再找到相同的215克卡纸,把这两层覆上去。就会变成一张新的债券。因为原本就是真债券上的一部分,所以这两张原本就是真的。一变三的目的就此达成。

这种技术听着很耳熟吗?

没错,不要怀疑。这就是源自于中国的装裱技术。据传说。装裱技术高超的师傅,有能力把一张宣纸揭出三层。而这些印度阿三的技术没有那么高,只能处理105克以上的纸张。

这家印度菜的咖喱味道不错,是偏清爽的那种。还真是地道的印度北部风味。唯一的变化,就是用了火鸡肉。

胡杨差不多吃完第二盘的时候,那个印度男人带着六张债券再次出现。胡杨推开盘子,借了放大镜对着灯光仔细查看。

印度阿三的手艺还凑合,比十年之后胡杨“上辈子”第一和他合作的时候,手艺还差点火候。不过瑕疵并不明显,应该已经够满足胡杨的需求了。

胡杨分出两张放在了桌上,印度男人一脸笑容的收好:“工作室在这边。”

作为一个专业的票证造假窝点,这里的设备和材料还是比较齐全的。距离天亮还有大约三个小时,胡杨的动作要快一点才行。

几万马克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或许不算是一笔小钱。但真要做点什么事,这点钱连一个水花都扑腾不出来。

复制只是第一步,这胡杨要亲自动手完成的是第二部伪造。

在两倍浓咖啡的支撑下,胡杨现在精神很不错。在脑中对接下来的工作流程推演了一遍,确认所有步骤之后,胡杨果断开始动手。

抄起桌上的剪刀,就把其中一张债券剪开。一张之后又一张,几分钟的工夫就把桌上的四张债券全都剪成了碎片。

碎片有序分成两堆,没用全部扫到旁边。空出一块地方,胡杨又从怀里取出了一张新的债券,这张的面额是9000马克。

胡杨的灵感思路也依然来自老祖宗的手艺。自从有了“古董”这个词开始,就有了专门制造假古董的行当。少说也有上千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