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专利管理局(2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691 字 2022-12-10

熬了一个通宵的胡杨,在天亮之前回到了酒店。匆匆忙忙洗了个澡就像平时一样和谈判团的其他人一起吃早饭。

从他们的聊天中,胡杨了解到西门子一方的谈判团队很厉害。他们的风格并不是欧美惯常的那种盛气凌人,而是很有德国风格逻辑派。凡事都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这遇到不讲理的头疼,但遇到这太讲理的也不简单。谈判团当然不是没有数据方面的准备,但和西门子一方根本没法比。人家不光有丰富的数据和资料支持,还有科学的数据模型。

经济领域使用数据模型对经济走向进行预测,在国外很多国家都是一般的操作。但对刚刚改革开放的我们国家来说,这都还是陌生的东西。

也不是说国内没有搞这方面研究的。但过去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中,经济学研究还有市场研究是完全没有发展土壤的。当然现在有了,但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胡杨想这次之后,应该多少会有一些改变吧。很早以前就有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这话没错,理工科培养的人才的确是国家建设最急需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整体的体量剧增。改革开放成为必然,我们必须与外面的世界接触和交流。

而外面的世界早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规则。这套规则是我们没办法立刻适应的。这个时候,经济学、逻辑学甚至是哲学,这些学科也都是能够帮助我们调整思路适应世界。

不过光重视这些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关键是决策者要真的听这些真正的专家要表达的东西。

是真正高研究说真话的专家。不是那些专门挑大家爱听的说,或是专门危言耸听的那些砖家。

面对着西门子方面智商碾压式的谈判方式,我方紧急从留学人才中征调了几个人来救场。其中一个叫李亿峰的年轻人让胡杨印象很深刻。

他的履历非常耀眼,十六岁上大学,当时选的专业是数学。十八岁学完本专业所有课程,跨专业同时学了数学和哲学两个硕士学位,二十二岁考上哈佛并且拿全额奖学金。

到了哈佛依然耀眼,从哲学院又考入了哈佛最著名的商学院,现在读大二。

这个人很年轻,比胡杨也大不了几岁。理论基础扎实,对数字也非常敏感,心算能力很强。他和手里的一只算盘,就能顶一组人。简直就是一个人形计算机。

而他有这么一副天生学理科的脑子,却选了经济学作为专业。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的这种选择。但胡杨要说,这种组合简直就是绝配。

将来他肯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经济学家。但最适合他的其实并不是理论研究,而是制订经济战略,打经济战。

胡杨很看好这个李亿峰。虽然接触不多,但胡杨隐隐感觉这个年轻人的心智很成熟。换句话说就是有城府懂藏拙。

年少不轻狂,恃才不傲物,不是妖孽那就是重生的。

或许,应该找机会试探一下。

不过这个机会还不太好找,李亿峰比他还要忙,因为能者多劳嘛。

胡杨自己的工作也很多。因为每天都有很多新的资料需要翻译。即便是胡杨也要开足马力做上半天才能弄完。

接下来三天,胡杨都没有离开酒店。h·w那边没有任何消息,管冲那边也没有什么动静。按照约定,只有不得以的情况下才可以直接联系胡杨。所以,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这几天时间胡杨除了忙于翻译资料之外,还抽空打了几个电话回北京。电话肯定是打到华夏科技的也只能华夏科技。

胡杨和华夏科技的关系已经算是公开的。打到那儿谁也说不出什么毛病来。

喜欢工业教父请大家收藏:()工业教父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