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越境(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700 字 2022-12-10

沈阳是老工业基地,各种工业企业多如牛毛。大型和超大型国企也有几十家。但暂时这些企业还不是胡杨他们有能力吞得下的。

就现在这千八百的工人,就已经让邢鹏和孙福生感受到人群的压力了。

技术工人重新评定职称,其他非技术工人则继续分成两类。一种可以马上更换工作岗位的,另一类则是需要岗前培训的。

这两类人其实并没有高低之分。可以马上换岗工作的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搬运工。而需要岗前培训的中,有一些是财务和管理相关的培训。

除了最终被彻底淘汰的那部分人之外,其余的都进入了劳动服务公司。但这些人依然不会低人一等。在第一线劳动的人,收入一定不会是整个系统里最低的。

付出和汇报成正比。凌晨就起床在街上打扫的人,没有理由比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报纸喝着茶水什么正事都不做的人赚的少。

胡杨选择的企业,主要是冶金和接卸加工。比较特别的是一家搪瓷厂。今天要交代的就是关于这个厂的事。

“搪瓷厂的设备要在春节前完成拆解和运送。保证丹东那边的陶瓷厂要在春节前,做好生产前的全部准备。”

邢鹏说道:“没问题。项凌江那边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你自己一定要注意安全,等你回来咱们喝酒。”

第三个电话打到了丹东。在所有这些计划中,丹东是最先启动的。李西平开发出了特种陶瓷涂层技术要在年后正式应用于实际生产。

第一批应用这种技术的,还是他们最熟悉的旋耕刀片。管冲已经在香港给这种特殊陶瓷涂层申请了专利。值得一提的是,按照香港法律只要进行了备案,即便没有走完全部手续也是具有法律效力。

按照他们自己的估算,使用了特殊陶瓷图层的旋耕刀片,在各项数据上都能成倍超越的现有的刀片。尤其是在耐磨方面,特种陶瓷的实际表现是合金的三到五倍。

如果能将刀片的主体的合金也进行优化改良,那旋耕刀片的使用面积将会有可能超过两千五百亩。但胡杨并没有这么做的打算。就算有合适的选择也没有必要这么做。

旋耕刀片是一种消耗性的产品,耐用可以作为卖点,但不能做的太耐用。老也用不坏,也不见得是件好事。

日后有一种拖鞋,因为造型新奇质量上乘而风靡一时。但仅仅几年的时间,这家公司就遇到了经营困难。导致这个结果的并不是产品过时,而是因为产品太过结实,以至于每个人都只需要一双就够了。当大家都有一双之后,他们的产品自然就卖不出去了。

旋耕刀片也是如此,耐用是一个重要的属性,但太过耐用的话是会适得其反的。消耗品就要有消耗品的样子。

丹东对胡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根据地”。除了特种陶瓷之外,还有很多科型技工厂都会放在这个边境城市中。所以项凌江在这边要时常关注动态。一有合适的地就立刻拿下来。

除了丹东的这些工厂设施之外,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在江对岸进行训练的老兵。他们是未来华夏科技进军海外的重要安全保证。

项凌江和前面两个都不一样,他对胡杨说:“这次你应该带上我和戚扬。”

胡杨说道:“如果你的意思是能力,庞博他们真的比你们俩强。如果你说危险,那我更不应该带上你们。”

项凌江冷冷的回道:“你应该明白,这种想法很混蛋。”

胡杨倒是不以为意:“咱们隔了好几千公里你奈我何。”

项凌江冷哼一声:“等你回来。”

这句话可以理解成期待,也可以算是威胁。不过那都要等回国之后才能确定。

最后一个电话,当然是要打给她的。虽然时间可能不太合适,但这个时候管不了那么多。

至于他们说了什么.....

鉴于一般影视作品里,只要伴侣说等对方回来之类的话,十有八九对方都是回不来的,所以在这里就不写了。

总之,这个电话打完之后,胡杨心中生出了无限的力量。这就是爱的力量吧。

回到工厂之后,胡杨用了半天时间给自己复装了三百发步枪子弹,还有能装十个弹夹的手枪子弹。

至于其他装备的细节调整,他准备在移动过程中慢慢的做。

在黄昏中,他们离开了慕尼黑。驶向了德国和奥地利的边境。带着大批武器装备的他们,当然不会选择合法的口岸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