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准备(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534 字 2022-12-10

说到大国解体,胡杨真的可以连续不断的说上几个小时。他太重视这件事了,这一年多来他做的绝大部分事,都是在为了这件事做准备。

李亿峰并不在胡杨的计划中,但胡杨决定算他一个。他和管冲两个人应付眼下的情况还凑合。如果以后摊子铺的再大,势必要增加人手才行,这个李亿峰看起来就挺合适。

不过这事不急,现在已经算是认识了。再进一步联系可以等到他回美国之后。那个时候,他们可以更放松的交谈,胡杨也可以向他证明更多的东西。

吃喝聊之后,胡杨照惯例早早的回房间睡觉。然后在午夜之前照惯例溜出了酒店,偷了一辆车开向了郊区。

刚已进入厂区的范围,胡杨就隐隐感觉有些异样,好像是被什么盯上了。当他开进厂区之后发现,这里已经被改造了一个小型的训练基地。而刚刚的异样感觉,十有八九是有狙击手在外面警戒。

刚一停下车,胡杨就见到了两个队长。两个人也立刻开始汇报计划的调整以及两队人的训练情况。

计划的部分,莱克丰富了很多细节。穿越国境他还是有过两次经验的,在这里都毫无保留的拿出来进行了分享。还专门制作了沙盘进行了推演。

莱克这边都是“本地人”主要需要解决的就是配合的问题。而从国内来的老兵需要解决的主要是两大块。

一是适应雪地穿越和作战的技巧,二是适应新到手的各种武器和装备。

这一队老兵都曾经在西南边境参加过实战。对于丛林作战都是有经验的。但山岳作战和丛林作战还是有挺大区别的。

一个是中低纬度地区的茂密丛林,另一个低温环境下的覆盖冰雪的山林。这其实两个完全不同的环境。需要注意问题,生存及作战的技巧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不过好在老兵这边有四个是北方人。其中两个更是东北的。至少对冰雪并不陌生。适应起来也还算不慢。

武器方面,莱克虽然弄来的都是旧武器,但品质都很不错。当然,这个费用自然不会低。

欧洲的枪械一直都是很出名的。德国、奥地利、比利时等,都拥有一流的枪械制造技术。

这次莱克特意选了择非德系的混搭。步枪采用奥地利的斯太尔5.56mm口径的aug。手枪则是9mm格洛克17和同口径的西格绍尔的1911。两支狙击步枪则是比利时的,7.62mm口径fn30-11狙击步枪。

枪械之外,军服、防弹衣、头盔、战术背心等等,都是来自欧洲其他国家。

这些装备之中,老兵们最需要熟悉的就是奥地利产的aug突击步枪。

大家都知道,我国早起的制式武器都是苏系的。高仿ak47的八一步枪,高仿svd的79式狙击步枪,还有高仿tt1933的五四式手枪。

这些武器都定型于十几年前。当时针对的应用环境,是大规模的战争。所以武器追求的是便宜、可靠、容易保养,零件容易更换等等。

在大规模的战争中,这些武器的表现不错。但现在作战的环境变了,对武器的要求也自然变了。

动辄万人以上的大战极少出现。更多的百人以下甚至十人以下的小规模作战。这时对武器就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性能可靠之外,还需要更高的精度,更强的适配性等等

奥地利斯太尔aug是第一代正式列装的,无托小口径突击步枪。无托设计在问世之初,收到了很多的质疑。但事实证明,无托设计的确可以大大缩短步枪尺寸的同时,依然保证步枪有足够长的枪管来保证射击精度。

后来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95式也采用了这种无托设计。

习惯了八一步枪的老兵,需要重新适应aug这种无托并且自带瞄具小尺寸步枪。按照胡杨的估计是,两百发子弹起步,五百发应该是一个比较稳妥的数字。

厂区内他们自建了靶场和cqb练习场地。这个时间他们依然在训练。小规模战斗中,夜战的比例将是非常高的。所以主要训练时间都是晚上。

胡杨和两位队长在场外看了一个轮次的训练。都是专业的,所以意识反应都有。主要问题还是老兵这边对新装备的掌握上。可以明显感觉到一点生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