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上学(2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732 字 2022-12-10

有万干事出面,要个课程表这种公开的东西,还是不会有什么困难的。顺便还带着胡杨把这些老师也都认识了一遍。

胡杨的记性好,见一面说一遍就都能记得住。包括课程表,他也只是挑重点写下来,大部分都直接记在脑子里。胡杨并没有刻意隐藏自己的记忆力,因为北清的天才儿童有得是。能做到过目不忘的人总还是有几个的。

不夸张的说,北清物理系真的是虎踞龙盘大神云集。全国应用物理领域里至少有四分之一的顶级专家都在这里任教或者研究。而理论物理方面就更夸张了,至少有一半都在这里。

可惜胡杨对理论物理真的不感兴趣。那真的不是普通人可以涉足的领域。

胡杨想要学习的知识,主要都在应用物理的范围。再详细一点细分,就是材料物理中的特种冶金、特种陶瓷、超导材料、永磁材料、高分子材料。

除了特种合金冶炼算是开展年头比较长之外。其他都算是刚刚起步的领域。要知道这些东西在胡杨上辈子,也都是前沿科技领域。

其实刚起步的状态也是最适合胡杨的。他缺的就是这个区间的知识。

胡杨也打算从特种金属冶炼这部分入手,毕竟这一年多接触的最多。而特种金属也是最容易变现的。

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系同样也是牛人众多。这里的老师和学生中,很多都会是未来十几二年中经常被提及的名字。

但胡杨会选择这个系的原因,与去物理系听课并不一样。他其实真的是为了来混脸熟的。

北清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五十年代末就建立了。但这么多年来,主要研究的还是计算机的理论和模型。显然这些都不是胡杨擅长的。

胡杨会选择这个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虽然胡杨本身的编程能力一般,但毕竟是掌握了超前的语言和理念。但同样也是因为超前,他在用的时候总需要做很多的铺垫和隐藏。而他如果有了北清计算机系的背景,那很多事就可以拿到台面上来做了。不会有人再有过多的怀疑。

另外一个原因就比较直接了。北清计算机系是中国最早连接国际互联网的地方。光凭这一条,胡杨就一定要来这里先混熟关系才行。第一批使用互联网的诱惑是在太大了。

按照正常的时间线,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应该是1986年从北清发出的。而鉴于之前胡杨已经发现,物联网的进程已经加快的事实。此时此刻他必须先“混”进来才行。很有可能,这件事在年内就会发生。

不过胡杨的重点还是在物理系。因为国际互联网接入和相关技术研究的小组,最早是由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的。

接入国际互联网首先要解决的必须是硬件。他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光电信号超远距离传输的问题。然后才是信号的加密和解密,这也同样先从硬件入手。

只有硬件达到了一定程度,软件才有发挥的基础。硬件总是要走在软件前面的。

国际互联网对胡杨来说,才是一片真正的处女地。在那里没有多少固有规则可以限制他。甚至他都可以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胡杨无比期待着互联网接入的日子。他也必须成为第一批进入互联网的人。

胡杨满意的得到了两份课程,他问万干事:“我是不是今天就可以开始旁听了?”

万干事微微一愣,随即点头:“当然可以。”

胡杨笑着说道:“那我还有最后一个忙需要您帮助。”

万干事说道:“尽管说。”

胡杨说道:“能给我一份北清地图吗?这实在太大了,没地图会迷路的。”

万干事听闻哈哈一笑,随即从包里拿出一张地图递给胡杨:“早给你准备好了。别说你一个初来乍到的。就是在北清生活过几年的师生,也都有迷路的时候。”

胡杨接过一看,竟然是一份手绘的地图。可胡杨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专门学过绘制地图的外行人画的。

似乎是看出了胡杨的疑惑,万干事就解释道:“北清有很多国家重点实验室,所以整个学校的的安全等级都很高。原则上是不允许印刷详细地图。所以大部分情况我们都会手绘。看着粗糙,但我保证你有它就不会迷路。”

原来如此。这规矩应该不会持续太久,不然他怎么从没听说过。

胡杨真诚的感谢道:“那真是谢谢您了。”

把自行车送回去之后,胡杨便马不停蹄的赶去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堂北清课。

喜欢工业教父请大家收藏:()工业教父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