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拿下特钢厂(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705 字 2022-12-10

“...我不会一直养着所有人。我的想法也很简单。承包单位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多赚钱。前期我的目标就是平稳过渡。而当这个阶段渡过之后,我就要追求更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我之前说的牛和牛刀都可能会出现在铁西特钢里。”

于钊说道:“关于工人的问题,这个我们也是有准备的。那你具体有什么想法?”

胡杨说道:“我们华夏科技准备和所有人都签订一年的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

这对八十年代国企人来说,还真是一个有点陌生的名词。陌生归陌生,这个词的字面意思还是很容易看懂的。

于钊对胡杨说道:“劳动合同我们知道是什么。胡杨同志的意思是,所有人都要签吗?也包括我们三个吗?”

胡杨点头:“当然,所有人都要签。这个以后也要形成一个固定程序。就算是临时工到了厂子里来,那也需要签一份临时工的劳动合同。这是一种对工厂和工人相互之间的约束也同时是保障。这件事没有什么可讨论的,必须做到。”

劳动合同在过去是不需要的。因为每个人都是在计划之中,保障也不是针对个人的而是覆盖全体的。而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最大的变化就是一个人不再只是集体中的一个人,而越来越多是凸显出个人的特性。

华夏科技的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劳动合同。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个东西对他们个人的意义。

于钊厂长说道:“那这个一年意思,是以后每年都要重新签吗?”

胡杨说道:“一年之后都要重新签劳动合同。但不是每个人都会续签,续签的劳动合同内容也会有变化,时间也可能不再是一年。一些优秀的工人和管理层成员,下一份合同的期限都至少是三年。”

贾政有些担心的说道:“一年一次的话是不是时间太短了。工人的情绪可能会不太稳定。这一年的时间,真的不太长。”

胡杨说道:“这就是目的之一。过去咱们就是太稳定了,每个人都会产生惰性。我的工厂里可以有金饭碗和银饭碗,但绝对不会有铁饭碗。”

要打破铁饭碗!

这话在九十年代是一句到哪儿都能听到的话。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中,绝大多数工人的饭碗也都不再是铁的。

但在八十年代中期,这话提出来还是非常有冲击性的。尽管特钢厂的三位领导其实或多或少都有这方面的准备,但胡杨这么毫不掩饰,一点都不委婉的提法,还是让他们感觉有点刺耳。

胡杨接着说道:“思想工作我不擅长。所以这就要靠你们了。一定要让所有人都明白,在我的企业里有一个核心的原则就是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与付出成正比的。”

吴向东说道:“你的意思是多劳多得。”

胡杨说道:“是,但不是全部。做的多,挣得多。这没问题。而做的好,挣得会更多。办公室的一般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劳动强度低,技术含量也低。所以工资收入一定不会超过一线的工人。搞技术的,他们的工作含金量高,所以一定是工厂里工资最高的。”

放在十几年后,胡杨说的这种薪酬标准是再普通不过的常识。但在现在,这就是一个大家都需要花点时间才能接受的观点。哪怕这是一个对每个劳动者来说都是相对公平的做法。

胡杨很清楚的知道即便是对面三位,对这种观点也需要时间消化吸收,所以他就接着说了下去:

“我知道,咱们铁西特钢厂相比其他单位,已经算是一个人员相对不那么臃肿的单位了。但这是相对而言。”

这话说道这,贾政三人都知道重点要来了。

“一年的劳动合同期满之后,我要对所有人都进行考核,然后重新确定岗位,工资、待遇还有续签的年限等等。我的计划的是,除了技术人员之外,只保留现有人数的六成。”

六成,也就是要去掉四成。一共几百人厂子,这就要去掉百十来号人。这一下,对面三位都急了,贾政差一点就拍了桌子。但,还是差了一点。

虽然,这三位在时候都称自己是为了大局考虑,才忍住了当时的愤怒。但其实他们心里都已经隐隐的承认的胡杨的地位,只是自己还不太愿意承认罢了。

午饭之前,华夏科技与铁西特钢的第一次正式会议。说不在这吃,就真没有在这里吃。

关于具体的细节,华夏科技这边会整理并形成文件,两天内送到铁西特钢。然后再约下一次正式会谈。

只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胡杨就成功的将之前大家认为最困难的铁西特钢厂成功拿下。这原本是件很让人高兴的事,一个计划外的小状况毁掉了所有人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