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牛刀和牛(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692 字 2022-12-10

铁西特钢的内外部问题其实和很多同类型企业一样。刚刚的工作会议上,他们还老生常谈了一遍。没办法,这就是一系列解决不了的老问题。

从外部来看,主要是还是市场问题。所有的企业都有一个转型的适应期。

铁西特钢的产品主要是锰硅钢。这种钢的特点是韧性特别强,是制造弹簧片和弹簧圈的材料。

锰硅钢的应用还是挺广的,所以市场面是不小,但总量其实并不大。而随着市场的变化,需求的波动也在变化。总体上看是一直在持续下降。铁西特钢的订单已经减少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程度。

内部问题也很明确。和其他国企一样,管理队伍臃肿低效。一线工人的数量占不到全场在册人数的一半。胡杨听说过的极端例子,甚至有的能达到一比四。也就是一个一线工人,要负责“养活”的四个脱产的办公室人员、干部和退休人工。

如果再把这个范围扩大,那还包括那些企业的那些不产生价值的附属单位。大多数的国企就是这么被拖垮的。

其实开源节流的道理谁都懂,但真的做起来就困难重重。铁西特钢的这些领导们,刚刚就在讨论这些问题。话又说回来,哪一次又不是在讨论这些。

胡杨的突然来访,着实让在座各位都感觉非常意外。意外之余对见不见的问题,倒是没有什么分歧。人家登门拜访,不见就有些失礼数。而且所有人也都好奇,胡杨会带来什么新的说辞。

三人走进会议室的时候,铁西特钢一方有四个人在等他们。厂长于钊和书记冯建国自然是都是在的,还有分管生产的副厂长吴向东和工会的贾主席。

前面这三位,都算是见过的。而值得注意就是这位第一次见的工会主席,他是位年近六十的老人。他是前任的厂长,年纪到了之后退二线到了工会,做了工会主席。

铁西特钢厂是五十年代初成立的,这位贾主席就是第一任的厂长。

胡杨伸出双手,说道:“贾主席您好,我是华夏科技的经理胡杨。”

贾主席则说道:“胡杨同志的名字,最近也是经常听到啊,真是年少有为啊。”

这种对白胡杨听得多了,身体都能产生自然的反应,他立刻换上了腼腆无害的表情:“哪里哪里,我可听说当年您一手办起铁西特钢的时候,年纪可比我还年轻呢。这年少有为四个字,在您面前我可不敢当。”

贾主席呵呵一笑,算是手下了胡杨这记小马屁:“这个小同志看来是有备而来啊。”

胡杨也跟着笑道:“这趟来主要就是为了见您,这功课总还是要做好的。”

贾主席的名字叫贾政。就像胡杨说的那样,是铁西特钢厂的第一任厂长。两年前才刚刚卸任厂长。原本以他的资历,是可以到省里的厅级部门,坐一个副厅级的闲职养老到离休。

但这位最后还是选择留在厂里,在工会里挂了一个主席的头衔。大伙都道他是舍不得这个亲手建起来的厂子。而胡杨还认为有一部分原因是,贾政也知道这个工厂现在情况,他不放心就这么撒手不管。

就想贾政说的那样,胡杨来之前是做了准备的。尤其是他贾政是专门花了工夫了解过的。作为老厂长,贾政在铁西特钢的地位和威信是无人可比的。承包或者合作,说服贾政要比说服整个领导班子都好用。

而胡杨认为,说服贾政的难度要相对稍微低一点。因为从各种角度来看,他都是一个有智慧的老者。而和聪明人交流,从来都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双方全都落座之后,胡杨就直接进入了主题:“这次冒昧的突然上门,还是为了与贵厂谈一下承包的事情。”

铁西特钢的厂长和其他几人交换了一下眼神,然后说道:“关于这件事,我们之前已经谈过了。我们铁西特钢的态度也很明确。我们暂时没有被承包的打算。”

又一次当面被拒绝,胡杨并不感到意外,他轻轻点头说道:“我听说贵厂的高炉是二十年前从北面进口的。一直用到现在,没少花心思吧。”

胡杨这段话一出口,对面几位的脸色立刻就有了变化。正所谓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胡杨这话其实就是在揭铁西特钢的短。

作为钢厂来说最核心的就是两样东西,一个铁矿石,另一个就是高炉。铁矿石的品位不高,杂质就多,就炼不出钢。而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高炉,有好矿石也白搭。

东三省本就没有品位比较高的铁矿石来源。若干年之后,盘锦会发现大型铁矿。虽然储量非常高,但品位依然不高。直到下个世纪,阜新才发现了高品位的铁矿,那距离现在这个时间点差了二十多年。

关于这些新的铁矿,胡杨从来没有打算提前把他们整出来。哪怕就靠这两个矿,就能轻松创造出几十亿人民币的财富。

本土的不可再生资源,能不动就坚决不懂,这是胡杨从来不变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