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天才,艺术家(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713 字 2022-12-10

作为一个会计,李爱国是几乎完美的。

天生对数字敏感,让他在处理账目数据的时候非常得心应手。超出常人的专注度,让他可以屏蔽大多数的外部干扰。

再乱的账目,再复杂的隐藏手段在他眼里都一样清楚。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他就把过去五年的所有账目都理顺。一个几万人的大厂,在他主持的会计部门手中,所有账目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年不到,李爱国就帮厂里从账上挤出了十几万的水分。这个成绩可是让领导们都乐开了花。要知道这“水分”挤出来了,最合理的归属就是落到总厂办公经费的账上。而这是一个本独立的帐,直接由总厂领导们自由支配的。

而唯一的小问题就是,他从来都不愿意配合领导的某些特殊要求。因为在领导层的眼中,有时候账面上并不需要那么的坦诚和透明。但这个死心眼儿的李爱国,却是个不愿意和领导共同拥有小秘密的人。

一方面是欣赏甚至依赖李爱国的才能。而另一方面则是自己个人的一些利益考量,最终工厂的领导们还是忍痛割爱,将李爱国能力向上级进行了特别汇报。

结果没有过多久,才刚刚在这里工作了不到两年的李爱国,因为在数学的天赋被特招进了东北综合大学。经过考察评测之后成为了助教,专门从事经济学模型设计和计算工作。

大学里几位教授对他的评价非常一致,就两个字“天才。”

但是,在四年前他突然辞职,并从李爱国改名杨春。原因是,他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画家。

天才与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基本都相信自己是对的。至于其他人对不对,那要看别人和他的看法相不相同。

基本上凡是明确的认识到自己的智商,明显要高于周围所有人的时候,自然会慢慢的培养出这种方法论。

在李爱国,现在叫杨春的身上也是一样。当他认为自己应该成为艺术家时,那他自然认为自己就应该成为一位艺术家。

于是李爱国首先改掉了这个不怎么艺术的原名,换成了明显艺术了一点点的杨春。

当然,胡杨也仅凭这一点就认为,显然他不像是个艺术家。

改名字只是第一步,然后他开始学画画。由于过于全身心的投入,导致了对工作的懈怠,以至于在领导找他谈话之前,他先一步递交的辞职信。

是正式的辞职,而不是什么停薪留职。对于这个所有教授都一致评价为“天才”的助教,学校方面当然是不想放人的。但显然他们并没有与天才打交道的经验。

天才的另一个特质就是,爱钻牛角尖。

在一系列说不好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操作之后,杨春离开了东北综合大学,开始了漫长的艺考之路。

而他的目标就是考上沈阳鲁美,在全国范围内都算得上顶级的艺术类学府。这一考就是四年,依然没有考上。

管冲说的没错,说服一个倔强的天才是件上限和下限差距非常大的事。可能会很容易,容易到你怀疑人生。也可能会非常非常困难,同样也会让你怀疑人生。

李爱国,现在的杨春现在就在沈阳备考,准备今年再冲击鲁美的专业考试。管冲已经搞到了地址,下面就要看胡杨的本事了。

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同样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个人,就是胡杨他们现在最需要的人才。一个可以理顺整个集团账目的人。

相比之下,那个冷轧机厂和那个叫李香香的女人,显得一点都不重要。

既然不重要,那胡杨就干脆的抛到脑后,直接去洗澡睡觉。

第二天起来之后,先用丰富的早餐开了个好头,然后在九点之前离开了住处。他们刚刚离开不到五分钟,工业局的电话就打到了这里。接电话的人,自然是按照胡杨的嘱咐,很程式化应付了过去。

有了杨春这件事,胡杨更没工夫去应付他们。

吃过早饭就开车来到了管冲提供的住址。虽然他们出门很早,但找到确切的地址却是费了很大周折。因为这一片都是老旧的家属区。

实际上所有日后的棚户区,前身都是各个单位的家属楼。这一片在沈阳城里都算是年头比较久的。最开始肯定有规划的。但时间久了,你家盖个鸡圈,他家弄个仓房,慢慢的这里就被各种加盖建筑弄得乱七八糟。

好不容易找到信息上留下的地址,已经是上午十点多了,结果却还扑了个空。

问了一下房东才知道,杨春每天很早就会出门去公园画画,一般吃过中午饭才会回来。

胡杨从窗户往里面看了几眼,果然很有艺术家的风格。

什么是艺术家的风格?

乱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