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有种中奖的感觉(2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701 字 2022-12-10

这次和北面的合作要准备的东西很多,而且是很多具体并且零碎的东西。

胡杨和牟望北交流之后,确定北面的情况和胡杨记忆中差不多。所以大概率上,对方会需求大量的生活必需品。比如相对易于保存的食物,包括各种日常调味料,保暖的衣物还有其他鸡零狗碎的生活用品。

而这种情况也是胡杨乐于见到的。国内民生用品产量很高,大宗采购可以把价格压得很低。但对于卖家来说这依然是好事。

国内市场的同质化已经很严重了。任何一个东西只要听说能赚钱,立刻就会一窝蜂的上马很多同类工厂。像电视、电风扇和洗衣机等等这些,全国那个城市没有?

这样的后果就是同类产品大量挤入市场。因为产品太过雷同,或者干脆直接说就是不同牌子的同样产品。毕竟生产线几乎一样,原料也几乎是相同的。生产出来的东西,除了挂的牌子不同,还真不太容易找出不同来。

所以想要竞争就只有两条路走。一个是降价,表现形式可以降价,也可以是给回扣;另一个就是走上层路线,把同行赶出局部市场。

无论是哪一种,都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应该有的样子。而这样所带来的后果,就是这类工厂的短生命周期。因为从根本上,他们并不在意产品本身的品质和质量。再加上本身市场的消费能力就并不强。所以几乎都是一锤子买卖。当极为有限的市场被用光之后,亏损就是必然会发生的。

而这之后,就只有两种情况恢复发生。一是破产关门,另一个就是找钱转产。而有些荒谬的现状是,后一种情况发生比例还真不会比前一种少很多。而再接下来,大概率上又是一次轮回。

大环境和市场的问题胡杨暂时还没有能力解决。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帮助那些产品质量还过得去的企业,清理一下积压的库存。

在国内卖不动的商品,运到国外就能代替外汇,这个买卖是绝对合算且双赢的。

管冲现在要做的,就是筛选出条件适合的工厂。两个大前提,第一是质量要过得去。不奢求精益求精,但至少是要实打实的做到合格。不要觉得这个要求低。上面提到的那些生产雷同产品工厂,大多数都过不了这一关。

第二就是要有一定的库存压力。这是为了以后咱们主动找上门之后能够压价。人都是或上杆子不是买卖。先开口开价之后,人家必然是要还价的。倒不是怕讲价,而是怕这个过程太长。要知道他们可不是只需要几样商品,最后可能有几十种,甚至更多。如果每一个都要谈来谈去,那时间和精力都是耗不起的。

像这种设定条件的大规模市场调查,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全国也只有“华夏信息”有能力做到。这一点胡杨和管冲都非常笃定。包括此时的政府部门也没有哪一个,有这个能力完成这种类型的大规模筛查。

胡杨在上海待了三天,把机房基本搞定之后就直接飞回了北京。管冲还会在上海停留一阵子。具体要多久,这还要看什么时候把《供求信息》确实的弄到手。

这个《供求信息》在胡杨心里,就是《华夏信息》未来的地方版。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供求信息》。

内容上也会侧重与当地的各种商业信息,并不仅限于商品和贸易。像出租、出售、招聘、求职等等。在二十年之后这是非常常见的。也真的是每个城市都会有的信息平台。

赵家父子还有那个里德估计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手里这张牌会有多值钱。赵家父子肯定是要挣扎一下的,但最终也肯定是妥协的。

管冲算计了他们这么久,他们没有任何幸免的可能。而且挣扎的越用力,时间拖得越久对他们就越不利。

胡杨估计至少也要等到明年开春。管冲也正好利用这个时间,在上海经营一个分部出来。

作为国内绝对的一线城市,是必须要花心思好好经营的。北上广深将来都是一定要有《华夏信息》的大型分部的。

搞好机房和安保之后,胡杨就立刻飞回了北京。下了飞机胡杨去见了亲领导罗鹏程。大事找罗鹏程商量,已经成了胡杨的习惯。

胡杨上门是提前打过招呼的。一见面罗鹏程就调侃胡杨:“下了飞机就来我这儿,柏青丫头不会有意见?”

胡杨故作老实诚恳的回答:“当然会有意见。所以我让她晚一点直接到您家蹭饭。”

罗鹏程笑着摇头:“你师母的手艺你是知道,要不咱还是外面吃,我请客。”

胡杨说道:“让师母受累买个菜,我下厨。”

罗鹏程一拍手:“这个真可以,我立刻给你师母打电话。”

喜欢工业教父请大家收藏:()工业教父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