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爬山(1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670 字 2022-12-10

清晨山区的空气是极好的。但也仅仅只是空气好而已。

在太阳刚刚出来的早晨进入任何一种植被茂密的环境中,首先要面对的是丰沛的露水。如果身上的衣服没有一定的防水功能,很快就会湿透。尤其是下半身,会越走越重。

之前已经确定,那个停放着列车的洞穴是曾经的铜矿。但早已经废弃了很多年,原本那条铁路已经彻底破坏,连路基都找不到了。倒是一条小路还能隐约从空中俯瞰出痕迹。这条小路就是柯温设计路线时所围绕的核心。

过了几十年还能保留下来,要么就是总有人走,要么就是有必要的环境的条件。而在这里,第一种情况并不存在。乌布日赫周边并不是猎人喜欢的狩猎区。

原因也就是因为那座铜矿。铜矿的采集过程中会产生很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铅汞砷一样都不缺。这些重金属物质会在自然界存留很长时间。直至今日依然还能发现这些重金属物质对生物产生的影响。

通过自然界的富集现象,从土壤水源到植物再到动物。这一带的所有生物体内都有严重超标的重金属。而越是大型的食肉动物,重金属超标的情况就越严重。

所以没多久这一带就没有什么大型野兽了。再往后小型野兽的数量也明显减少。至于野菜野果也早就没有人会吃了。不是因为周边的人都知道这里重金属超标,而是因为重金属让这里的野菜和野果都变得非常难吃。

关于铜矿的历史大家应该都知道,但他们是不是有针对性的准备,那胡杨就不太清楚了。反正他是准备了两倍的瓶装水。还有二巯基丙醇和依地酸钙钠。这两种都是治疗重金属中毒的常用螯合剂。

在进入身体之后会和重金属结合成形成无毒、难解离,但又可溶的螯合物,由尿排出。少量摄入的重金属毒物,都可以在这两种药物的辅助下,靠自己的肝肾功能代谢出去。

重金属是一定要注意的。铅汞砷对身体的危害都非常大,而且都是那种的长期的影响。其中对大脑的影响是胡杨最在意的。

考古界一直有个在争论的话题。一个假说认为,古罗马帝国的覆灭元凶之一,就是他们日常的生活中大量使用的铅制品。古罗马人引以为傲的城市水道,都是使用了铅制的水管,而罗马人也大量的使用了铅制的酒具。

长期摄入过量的铅,会造血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脏、肾脏还有大脑都造成不好的影响。

整体上降低了身体素质,提高猝死风险,提高流产概率,从而导致罗马帝国的衰弱并最终导致覆灭。

且不论这个假说是否能够被论证。铅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至于汞和砷就没有必要多说了。汞和砷的化合物基本上都是剧毒,都是要命的那种。

这次雅各之子组织的队伍有三十人的规模。除了胡杨和戚扬,还有瑞文和其他三个手下,其他都是柯温的人。

也就是说,在进山之后柯温将成为那个有绝对话语权的人。所以胡杨他们俩也果然出现在队伍的中后部,和那些驮着行李的驴子在一起。

而胡杨他们也不是孤独,瑞文他们是在队伍最末位,也就是驴子们的后面。在树木没有那么茂密的地方,胡杨时常能和后面的瑞文对上眼神。

这当然不会有什么眉目传情的意思。隔着这么远,能确认眼神已经差不多就是极限了。

这个安排一点都不出乎意料。但抵触的情绪还是需要表达一下的。太坦然的接受,就显得太没有棱角了,那就不真实了。

简单的抱怨了几句之后,胡杨就只能“勉为其难”的接受这个结果。然后就把身上的大背包挂在了驴子身上。

进山最难的部分是设定路线。因为可参考的信息少,不可测的变量多,所以需要非常专业的能力。而当设计完成之后,最难的部分就变成开路了。

还是那个问题,这么茂密的深林中有太多不可预测的情况。计划是计划,只是一个大方向而已,具体实施还要看实际的环境情况而定。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两位来自南美丛林老猎人。据说他们熟悉丛林就像熟悉自己家的后院一样。

是不是回到自己家的后院胡杨不知道,但这个前进速度倒是真不算快。要知道这还是山区的外围。再往里面会越来越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