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庞大的科研团队(2 / 2)

工业民科 好闲 1620 字 2个月前

林强生要直接和大厂商在芯片市场上进行竞争,也是看好X86架构的扩展性丰富而且弹性大。即使Intel是它的创造者,但凭着对x86的技术后续研发,像林强生这样的后发公司也可以改变x86的发展方向。这是AMD做出的榜样,林强生也是在走它的路。

如x86-64和EM64T的斗争。2003年,AMD推出了业界首款64位处理器Athlon 64,也带来了x86-64,即x86指令集的64位扩展超集,具备向下兼容的特点。当时Intel也在推行64位技术,但其IA64架构并不兼容x86,只是用在服务器处理器Itanium上。为了和AMD展开竞争,Intel也在2004年推出了自己的64位版x86,也就是EM64T。

对此,AMD和Intel互相指责对方,但无论如何至少推广了64位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也让x86技术得以继续发扬光大。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RISC发明人之一David Patterson表示:“这证明,x86指令集的弹性完全可以拿来对付Intel,所以即使Intel统治了整个市场,其他公司依然可以改变x86的发展方向。”

也就是说,即使英特尔在x86上拥有绝大优势,但它也不是只手遮天的。而林强生选择了x86这条路也不是说要放弃RISC精简架构。

x86架构确实拥有很大的发展优势,历史上之所以英特尔芯片在移动市场上彻底失守让ARM架构取得了发展机会,那是因为在第一次智能手机出现之时英特尔的决策失误,这场致命失误让英特尔放弃了手机端市场。但当第二次智能手机革命来临之时,英特尔果断进入,不仅开始大举进军移动市场,同时还联合了多家终端厂商,准备在移动领域打一场反击战。

从后世的发展来看,由于在第一次智能手机革命中,大部分智能手机运行的操作系统都比较简单,所以手机厂商和系统公司都选择了ARM构架的处理器来匹配当时的智能手机。

但是ARM构架的处理器芯片虽然可以完美应对像塞班、WM这类的早期操作系统,但当IOS和Android问世后,ARM构架的单个芯片便难以驾驭这种复杂的操作系统,为了能够与不断升级的IOS和Android系统达成操作上的流畅一致,ARM构架的处理器必须不断的升级核心数量,最终通过多个指令完成复杂的任务操作。但是随着移动平台操作系统(IOS、Android)的不断升级和完善,ARM构架的劣势就暴露出来了,必须不断升级核心数量和能力才能应对更加复杂的系统升级。

而X86构架则与之相反,依靠着英特尔在PC市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技术,让其在单核、双核的情况下就能展现出强劲的性能,并且可以与ARM构架的四核处理器相抗衡。市面上之所以鲜少见到x86构架的智能手机,那只是市场惯性所造成的。虽然x86比ARM功耗大,但随着工艺的升级架构的改善,功耗也会大幅度降低,两种架构在以后的智能手机市场上也可能平分秋色。

但那也只会发生在遥远的20年后智能手机被推出之时,现在则完全是x86的天下,制造适合市场的产品才是林强生现在所要做的!只能说ARM出现在了它该出现的时候,什么时候发展什么技术林强生有着自己的规划。

张熙和董家盛两位教授带领着40多人的研发团队在硅谷总部进行研发,而这裏还有着林强生在美国雇傭的十多位美国科研人员。这些美国土着也是林强生花高薪聘请来的具有芯片研发资历的技术人才,他们许多人都曾在着名半导体公司工作过,正好可以带领张熙团队进行美国式的科研工程,让不了解美国工作方式的国内技术人员尽快熟悉这裏的环境。

在滨城还有林兰英等专家带领的科研人员一样在做研究,国内的研发人员就相当多了。现在东星半导体总共拥有合作研究所实验室二十多个并且还在陆续增加中,具有副研究员级别以上的技术专家就有65人在和东星半导体一起搞科研工作。

电子计算机技术是个大门类,光晶圆生产就包括采掘、精细处理、制造、切割等好多个大项目大门类。中国在如何精细处理硅粉上一直落后于国外,高纯度的电子级原料都要从欧美日进口,想要跨过这道坎儿就必须要对精细研磨等提纯设备进行研发。

此外,林兰英教授还在带领团队研究3微米制程技术的技术升级改造工作,让东星半导体跨过3微米技术难关达到1.5微米制程技术,并且她还担负着研发新型单晶炉让晶圆直径增长到75mm突破100mm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