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Pentium1上市(1 / 2)

工业民科 好闲 1442 字 2个月前

东星公司向美国计算机市场上推出了一款四代处理器,让业界把目光一下子集中到了这家硅谷新崛起的半导体制造商的身上来。而且在媒体上爆料出这家公司的老板其实是个华人的时候,这家企业的关注量就更大了,人们用惊讶怀疑的态度审视着林强生所领导东星半导体。

美国计算机界的各家媒体纷纷打探东星公司有关该芯片研发的情况,以及想要得知这款芯片的具体参数以及上市时间。

公司的执行总裁王慧昌主动接受各家媒体的采访,并透露了一些四代原型芯片的具体参数。

半导体科技公司和传统公司有些不同,像通用电气和普惠等传统企业保密意识很强同媒体保持距离,而半导体领域内的公司则要寻求更多社会关注,对自己的报道越多名气越大,适当的宣传活动和营销策略能更好的在消费者的心目建立起口碑,在营销方面苹果和他的经营者乔布斯一直都是各公司想要模仿的典范!

计算机技术在近十年发展是非常快的,1971年,英特尔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4004,这是第一个用于微型计算机的4位微处理器,它包含2300个晶体管。随后英特尔又推出了8008,这是一款8位处理器,它被计算机历史学家称为第一个“微机”,因为它控制着磁盘操作系统、彩色显示器、硬盘驱动器、键盘和打印机等。由于运算性能很差,其市场反应十分不理想。

1974年,8008发展成8080,它有4500个晶体管,2MHz主频,6微米制程工艺,它成为第二代微处理器。

在1980年中国仍没有普及8微米制程工艺,国内也只有少数几个实验室研究出了8微米技术。可见中美在计算机技术上的差距已经逐渐的拉大,而且越来越快。本来在五六十年代大家刚开始的时候技术都差不多,尤其林兰英等老科学家回国初期的那段时间,他们把美国当时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带回了国,在六十年我们从锗晶体管向硅晶体迈进的时候和外国的技术差距还不太远。

但七十年代后美国的工业基础雄厚的实力显现了出来,MOS工艺、HMOS、CMOS工艺等先进技术不断刷新,美国的脚步越走越快。而70年代的中国却又恰恰分散了精力,几次大规模的引进工程拖慢了自己研发的脚步,国内本来就工艺基础落后再一耽误差距就更大了!

8080作为代替电子逻辑电路的器件被用于各种应用电路和设备中,如果没有微处理器,这些应用就无法实现。早期的微型计算机,包括MITS Altair 8800,Processor Technology SOL-20和IMSAI 8080使用的都是8080处理器,以及CP/M操作系统。

1978年,第三代8086处理器诞生,它是16位微处理器有29,000个晶体管,3微米制成技术,5MHz主频。还有它的衍生品8088处理器,都是被应用比较多的处理器。

而通过透露出来的数据,东星这款芯片与8086和8088相比有着飞跃式的进步,虽然它仍是16位结构,但在CPU内部含有12.9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最初6MHz逐步提高到20MHz。其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皆为16位,地址总线24位,可寻址16MB内存。

它被命名为Pentium1芯片,它的封装是一种被称为PGA的正方形包装,不同于市场上的其他芯片产品是长型针脚样式,PGA封装规整了许多。在这个封装中,Pentium1集成了12,9000个晶体管。

这款芯片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和高性能也震惊了市场上其他的芯片制造商,在众厂商研究出自己的主打产品并且还在努力完善自己的产品结构上上下下搞拓展誓要占领从单片机到PC所有的产品种类。

正当大家玩得十分哈皮的时候就有一家公司一把甩过来一个耳光说道:“你们档次太低,一边去吧!”

Pentium1芯片的推出大大的把东星公司推上了风口浪尖,同时也让林强生大大的占领了一把媒体杂志的封面。各路媒体人赶到硅谷这片不断展现神奇的土地,各路电脑商或亲自登门或发来公函或打来电话寻求合作,林强生此时却处躲避着新闻媒体,只给摄影记者们留下一个个潇洒的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