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穆杨点着头说道:“二师父我记着了!”
过了鼓楼,大街上熙熙攘攘,鞭炮二踢脚响声不断,“听听哎!高阳的炮又响啦。”噼里啪啦,咚、咚!卖炮的嘶哑着嗓子吆喝着。
各种做小买卖的,吆喝声也是此起彼伏,卖各种小吃的,耍杂耍的,卖年画写对子的,剃头刮脸的,仨一群俩一会儿打小鼓儿的,街上热闹非凡,年味儿渐浓。
文姥爷买了几串冰糖葫芦,递给张丰东一只,递给鸣迎庆一只,又递给文穆杨,文穆杨又递给文姥爷,“姥爷,你先吃!”
“你吃吧!姥爷老了,牙口咬不动了。”
见前面围了一圈人,几个人就走近一看,原来是个画画的,正在木板纸上给人画像。“来画一张吧!才五分钱,画的不像不要钱!”画画的旁边放着一张八仙桌,下面用黄布围着,上面放着笔墨砚纸。
文穆杨一看,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画画人身边,就拿起毛笔,铺开红纸,蘸蘸墨,“唰唰。”“木春开盛纪,酉马闯雄关。”龙飞凤舞十个大字落下,但没写横批。
写完四周看看,也没有人瞧自己,就钻出人群,可文穆杨没发现,画画人却在文穆杨离开后,对着对联看了半天,就把对联卷了起来,随手放在了八仙桌下。
爷几个逛的有些累了,就溜达着来到“天下第一州”的大牌楼下,这有不少卖双塔特色小吃的。
五个人找了一个空桌,坐在小马扎子上,大师傅颠颠跑过来说道:“几位,来点什么您呢?”
文穆杨一伸小手:“来盘炸饹炸饸,再来…。”
“大师傅,要炒的,穆杨,姥爷牙不好,吃不了炸的。”
文穆杨一摸脑袋:“呵呵,忘了,要炒的要炒的,再来盘葱丝拌豆腐丝,再要四个糖火烧,一个京都肉饼。”
“得嘞!擎好吧您呢!”大师傅转身忙去了。
先端上来的豆腐丝和糖火烧,文穆杨赶紧拿起筷子,给弟弟夹了一个糖火烧,小鸣迎庆“嘘、嘘”吹着怕烫嘴。
一会儿工夫,炒饹炸饸和肉饼也端上了桌,“几位齐了,还用点什么?”
“先这么着吧!”张丰东一摆手。
“得了,您几位慢用!”
文穆杨拿起勺子,给姥爷、二师父和妈妈各盛一碗炸饹炸饸,自己盛了一小碗,拿小勺搅合着吹了吹,才喂给弟弟吃。
姥爷和张丰东看着细心的文穆杨,会心的笑了,因为天儿挺冷,爷几个一会儿就吃完了,稍坐了一会儿喝了几口水,文姥爷算了账,几个人就逛百货商店去了。
逛的天快黑了,文姥爷毕竟年纪大了,溜达的有些疲惫了,文穆杨就接过文姥爷的捎马子,往自己肩上一搭。
捎马子前边装着油盐酱醋和鞭炮,后面装着新衣裳,张丰东挎着沉甸甸的篮子,里面装着猪肉和新碗盘,文兰妈妈背着睡着了的鸣迎庆,手拿着一包糖瓜,几人就向家走去。
在孩子们的期盼中,几天就到了除夕。除夕晚上,大人孩子们都要守岁,生活好的人家,大人包着饺子,孩子们吃着花生,嗑着瓜子,吃着杏板盐豆,说着高兴的话儿,而困难人家,只能听着外面偶尔的炮响,也没什么事,就早早地就睡觉了。
到了交时,村里鞭炮震天,“噼里啪啦,咚、咚。”大人们忙着下饺子,孩子们跑到外面放鞭。
放够了,孩子们回到屋里,向着坐在八仙桌两侧的长辈,轮流磕头拜年,说“过年好”等拜年话,不能说不吉利的话。
长辈们便把年前买的新衣鞋帽等鲜货的小玩意,分给孩子们,大伙围着桌一起吃团圆饭,到了下半夜,孩子们熬不住了,也就都睡了。
大年初一,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高粱先红尖,孩子们老早的就被大人们轰了起来,怕拜年的来了,还在被窝子躺着,对人家不礼貌。
不情愿起来的孩子们,穿上新衣裳,脸都不洗,就抓起大人们早已摆上桌的吃食,胡乱地塞几口,就和一巴当儿的伙伴们去拜年了。
而辈分最大的老人,则等在家里,接受晚辈的拜年,拜年要先到同族长辈家里,不吝你年岁多大,只要是你长辈,你就得去拜年。
然后去比你年岁大的平辈家,再到同村亲戚家,乡亲们相互见到问声“过年好!”就得了。
同姓族里新近结婚的小两口,要趁着过年,把族里人家全拜到。
初二,新女婿和闺女要来拜年,初三,要吃素饺子素菜,初四,逛庙会,初五,就是破五了,可以破除一些禁忌的话儿了,可以打扫卫生了,可以出远门拜年了。
初一早上起来,文穆杨先给姥爷磕头拜年,说了好几句过年话!文姥爷忙说:“得了得了,现在不兴磕头了。”高兴地递给文穆杨一块压岁钱,但文穆杨没接。
文穆杨“噗通”跪下“梆梆梆”给姥爷磕了三个响头,“感谢姥爷的养育之恩。”
又给二师父张丰东“梆梆梆”磕了三个:“感谢二师父的教育之恩。”
拉着弟弟,给妈妈文兰也“梆梆梆”磕了三个响头:“感谢妈妈的再造之恩。”文兰妈妈把文穆杨拉了起来。
几个人高兴的吃了饺子,看见有拜年的来了,文穆杨就拉着弟弟,找人跟着拜年去了。
年过得很快,初五和妈妈弟弟去了爷爷家,给爷爷奶奶、叔叔婶婶拜了年,还住了一晚上。
转眼过了正月十五开学了,同学们喜气洋洋相互问好,第一堂课,魏老师把年终考试的卷子发了下来,只有文穆杨考了双百,魏老师表扬了文穆杨,叫同学们向文穆杨学习。
要放学时,文穆杨拉住了魏老师说 :“魏老师,我不想念一年级了,”
“什么?”魏老师听后大吃一惊。(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