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湛仍是一脸恭谨道:“大将军入掌衙事以来,衞府风气为之肃然,令在事者振奋。但毕竟所任清闲,难免让人懈怠。卑职自审并无诗书之才,也无政令之能,仍愿继任两衙宿衞,愿意追从大将军身后!”
这么说自然就是在表忠心了,我愿意一直跟着殿下混下去!
李潼听到这话也是一乐,他本来就打算在千牛衞选调几个自己人去北衙任事,只是该选何人还没有确定,这李湛倒是赶巧了。
对于这个李湛,李潼印象还是不错的。讲到弓马军技,这李湛也只是马马虎虎,勉强合格,但其人态度却非常不错。自从自己入衙以来,便一直听话听教,与同僚们关系也处的不错,且一直热衷于在衙中宣传维护大将军威严。
现在其人又正式表态要继续追随代王殿下,于情于理,李潼都该予以回应。
想了想之后,他便又说道:“且先入南省过堂参考,不必急于请授,归家暂休短日,等待传问。”
李湛闻言后自是一脸的欣喜,连连致谢后这才退出衙堂。
几天的时间,足够李潼对千骑的宿衞事则了解通透,或许人事上还有一些模糊。
不过他也并不打算直接在人事上跟武攸宁针锋相对,争抢那几个一眼数尽的有限位置,真要争抢得太过分,乃至于影响到正常的宿衞工作,他奶奶也未必乐见。
李潼是打算把千骑的盘子继续做大,宿衞职能加以扩充。眼下千骑的宿衞任务虽然沉重,但职能却很单一,不过是昼夜巡逻于禁宫之间,遇事则警。
老实说,这并不能将千骑的实力完全发挥出来。千骑如今在籍营卒多达三千余众,可以说是畿内屈指可数的精兵。
相对而言,南衙诸衞虽然名气听着威风,但是随着能够照常番上的府兵减少,许多衞府已经形同虚设。即便不考虑职权的扩张侵占,千骑也应该发扬出能者多劳的作风,担当更多的任务。
所谓精兵,那都是历练出来,如果长久不用,再精锐的悍卒也经不起常年的闲养。像是开元年间,府兵制完全的崩溃,南衙再也无兵可用,所以朝廷招募关内诸州残留的府兵与壮丁组建彉骑,作为长从宿衞镇守京师。
但是彉骑组建之后,武备常年荒驰,形同放养,使得关中这仅剩的武装力量都战力下滑,而方镇之兵特别是几大边镇愈重。到了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关中便已经无兵可用,让安史乱军轻松攻入长安。
眼下的李潼倒不必考虑中央禁军改制的问题,但千骑常年被约束在大内北面几座小城中,且不说战斗力不能长久维持,搞起小动作来也不从容。
所以李潼是打算借机向他奶奶进言,没事把千骑拉出来练一练,既能夸耀禁中武力,也能维持区域治安。
别的不说,他奶奶想要封禅嵩山都快想疯了,让千骑先行出动、往来拉练,并扫荡剿灭沿途的蜂盗贼寇,这理由是既正当又应时。
毕竟相对于南衙诸衞内部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千骑是武则天一力主持扩建起来,相对而言要更加可信,担当封禅前后的警衞与仗从也是应有之义。
如果没有一支足够可信的武装力量,按照武则天禁中寝居都不踏实的状态,更不敢大摇大摆的离开神都往嵩山去。
只要千骑能够动起来,那么当下这种静态中因陋就简的人事构架便不再合用,需要进行深化调整。到了那时候,他才方便将自己的人逐步安插|进去。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后计,李潼才不急于跟武攸宁争抢那几枚出入禁中的重要兵符。他新入千骑,还是应该着眼于队伍建设,眼下就算掌握了出入宫防的兵符,大家却不跟他搞革命,那也屁用没有。
有了李湛的主动表态,接下来李潼又陆续约见几名他所看好的衞府备身,诸如此前便留有印象的杨放之类,先达成一种提拔看重的默契,等到北衙方面搞定了,就可以陆续往里边掺沙子了。
北衙的军事构架,南省话语权比较小,主要还是武则天的心意如何。不过圣皇陛下日理万机,上不了一定层次的人事任命,当然也没有精力一一细致过问。
因此北衙的人事权,很大程度上是在禁中女官手中,如果能通过女官们的初步审查,只要不是级别太高、位置太醒目,递交的任命调整便很大可能获得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