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老常很是郁闷,很是不明白,大家怎么就都领李向东的情,却忘记了他?当初,可是他要李向东那么去干的,如果,不是他做出这个决定,他李向东会那么干吗?当初,不是他用民意逼李向东,他愿意那么干吗?
李向东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到那里都这么受人喜欢。当然,老常也不得不承认,李向东确是把什么事都办得好好看看,他甚至于让人找不到任何挑剔的地方。
开始,他以为可以从管理方面下手,可以从钱的方面找到李向东的漏洞。尽管,他很清楚李向东不贪钱,但是,他要网络人心,缺得了钱吗?大家没有额外得到好处,会那么积极认真地工作吗?然而,老板企业家每笔支持款都汇进了政协的帐户,每一项开支都严格控制,都要郑副主席审核批字,李向东根本就不沾那个边。
于是,老常找不到李向东的任何破绽。
不过,老常不是每天都想着这些事,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寻找李向东的痛脚。他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平时,他该怎么过还怎么过,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当市长的梦破灭以后,他就已经不再去想官场的事了。这几十年来,他升官的梦一个个破灭,他也从一个热血沸腾的青壮年渐渐步入老年人,火气已是没那么大了,欲望也没那么强了,心态调节得也渐趋成熟了。如果,他不能在每一次失望中调节自己,他想,他早就完蛋了,早就在一个不知什么时候,从市政府大楼掉下去了。
这次的失望也像任何一次一样,经过一番冲杀之后,他也可说是渐趋平静了,只是对外甥的死还耿耿于怀而已。说句老实话,如果,不是出了外甥那个事,或许,他也不怪李向东了。官途上走了那么多年,什么过节没有,哪一次上面有位置空出来,不经过一番撕杀?不是李向东与他撕杀,就是别的什么人与他撕杀,其实,大家也没什么深仇大恨。没有外甥那事梗在心里,或许,他们还能化干戈为玉帛,做个好同事,做个好搭档。
在无数次交战中,老常心里也是佩服李向东的,除了承认他运气好,几次似要完蛋了,或被纪检弄进去了,或许掉进岩洞失踪了。
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认李向东的能力。
老常也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一个受党教育了几十年的领导干部,不实事求是是说不过去的。他也像市委书记那样,看到李向东的一个个政绩,也承认,如果没有李向东,那个死去的市长抓招商引资根本抓不出现在的成效。
他想,你李向东为什么要那么急呢?为什么要那么急着跟他老常争呢?你李向东在市(县)当领导才四十岁还年青,就不能等几年吗?就不能等根基更厚实了再瞪着市长那位子吗?他老常就剩这几年了,就不能让让他老常吗?
这么想着的时候,老常也回过头来看自己,看自己是怎么对李向东的。有时候,不要只责怪别人,也要看看自己有什么对不起别人的地方。
老常想到了小楼屋事件。
这明显就是他自己的不是了。开始,他以为是李向东拿了那二十万,所以,把这事捅上去了,后来,才知道,根本与李向东无关,是那公路局局长私吞了。公路局局长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他认错时,他真想一脚踢过去,像踢狗一样一脚踢过去。那时候,尽管,他也恨李向东,恨李向东不给他面子整了他外甥,但还没想到要至李向东于死地。他是想过要公路局局长自首的,把钱退回去的,但是,他又不能那么做,毕竟,公路局局长一直跟着他,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这么大个事,多多少少会牵连到他,再者说了,这么些年,他也得了公路局局长不少好处,比如家里的装修,比如出国旅游的费用,还有逢年过节的红包利是,日积月累,年复一年,也不是个小数目了,把公路局局长逼到绝路上去,谁知他会不会反咬他一口?权衡之下,他还是站在公路局局长这边了。一则,李向东如果是清白的,自然能清白,一则查出李向东有什么乱七八糟,也不关他老常的事。
他想起了小丰村事件。虽然,李向东掉进岩洞出乎他预料,但他那几个电话却是很有针对性的,现在,他那个小叔公还躲在一个不知什么地方不敢露面呢!
他还想起了步行街事件。虽然,他没想要李向东的命,事因却是因他而起的。
他想,自己还有什么理由责怪李向东。换了自己,有人这么对自己步步紧逼,自己同样也会像李向东那样给予还击。他想,其实,李向东的还击还是很脆弱的,还是一种被迫的,如果他跟他硬碰硬,这场争斗还会更加激烈,损失还会更加惨重。
老常是坐在车上想这些的。
那时候,他正坐着他的专车去他的联系点。那是在去某一个山区镇的路上。他们这个市是一个面海靠山的市,有三分之一的镇临近大海,有三分之一的镇地处小平原,有三分之一的镇在丘陵似的山区。临海的镇自然是鱼米之乡,小平原的镇便是工业发展的聚集地,山区镇多是贫困镇,所谓的革命老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