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他们是四点多去老岳父母家的。巷子里很热闹,那几张石桌石凳都坐满了人。春节了,出外打工的回了家,搬出去住的儿女也回来了。团年饭还没开始,大家便凑在一起说话儿。杨晓明早到了,坐门口那张石凳上喝茶跟好几个人吹水,一见李向东他们进了巷子,就对李向东“嘿嘿”笑,站起来要把自己坐的石凳让给李向东。
杨晓丽说:“笑,笑,笑。看你像个煮熟的猪头。”
她知道,他那是在卖乖,李向东把他调动的事搞定了。
老妈子平时总是偏帮杨晓丽的,这会儿却不愿听女儿这话了,说:“快过年了,说话也不注意点!什么猪头猪头的,还煮熟了,说点吉利话不行吗?”
有人笑着说,晓丽姐,回到这巷子,你就不是市长了。
有人笑着说,你就是升到省里升到北京,老婶治你还是最有办法的。
杨晓丽便对他们说,你们回来过年啊!这些人中,有李向东见过的,也有没见过的。大家见他坐下来,便不吱声了,一则,他毕竟比他们年纪大许多,一则,他那市委书记的身份也够震慑的。试想想,这些小巷子长大的孩子,什么时候那么近地和市委书记坐在一起?
杨晓明把他们一一介绍给李向东后,李向东便问他们,对市县的发展有什么看法?特别是对城区建设。他说,他经常听的都是官场里的汇报,很想听一听他们这些普遍人的声音。
杨晓明说:“有什么牢骚就说吧?都是一个巷子里的,说错了也不会把你们怎么样!”
有人说,这几年,城区发展很快,但他们这边却没多少发展。前几年,城东那边治理旧城区,搞得挺好的,以为搞好那边,该轮到这边了,但到现在也没见行动。
有人便说,前一些,听说,这里也要搞了,又是测量,又是征求意见的,这阵却没有动静,也不知是怎么回事!
这事李向东了解过,不是部门单位所为,所以放下了,想如果那个老板想要投资搞测量,总要申报,总会呈送上去,没呈报上去,定是有原因了,或者觉得时机不成熟,或者觉得投资太大承受不起,便改变主意了。
李向东问:“如果,要整治这里,你们觉得搞什么最好呢?”
有人说,我们这里是死角,能像城东那样整治整治就行了。
有人说,城区怎么不向我们这边发展?如果向我们这边发展,还愁我们这边旺不起来?一个铺位租出去,每月也有好几千。
有人说,就是,就是。你一句话,城区就像这边发展了,我们就都得益了。
李向东笑了起来,说:“这总得进行科学论证吧?如果,我一句话要城区向这边发展,几十年后,证明这是错误的,我岂不成了历史罪人?”
有人就说,主要就是那条河,上游如果不搞那么多水利工程,不一段段把水截走了,这河水能行船,我们这就不会偏角。
李向东说:“也不能这么说,据资料记载,这条河最高水位的时候,也只能行三几吨的船,这在以前,是一条很不错的水上交通线,但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这已经算不了什么了。但是,这条河的上游截流后,却有好几千亩的农田得益。从这个角度说,截流还是有价值的。”
他说,我们考虑问题,应该从大局去考虑,不要只看到自己这一点点利益,不要只考虑到这里旺起来,自己出租铺位每月能有好几千,就不考虑别人要负出的代价。
他说,我们考虑问题,应该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去考虑,不能停滞在某一个年代。某一个年代,仅靠这里的河运能满足城区,甚至市县的需要,但是,现在未必能满足一个企业的贷流量。
有人说,那就是说,我们这没什么盼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