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平王与世子高桢从宫中回来时,天已经黑了。广平王喝了些许酒,心情倒是很好,也不肯休息。高桢无法,只得命人去煮解酒汤来。
王府总管瞅着广平王神智清醒,世子也有空,便赶紧上前将今日赵玮与龚军士来的消息禀报了他们,又将两个的拜帖匣呈上。
高桢虽然更想打开赵玮那匣子瞧他都写了些什么,赵琇是否夹了书信来,但他身为皇室子弟,对政治的敏感度颇高。广平王稍微对龚军士的帖子施加了关注,他就留意到了,顺口问:“他不是跟着范将军去了辽东么?难不成是替范将军送信回来的?”
王府总管忙道:“听说是皇上下旨召范将军回京参加新年大朝,范将军就差龚军士先行回京给家人报信。小的跟他说,王爷和世子都进宫去了,不在府里,让他明儿再过来。他却说,有极要紧的消息,必须禀报王爷和世子,怕他离开了再折回来,中途会有变故,因此宁可在府里等待王爷和世子归来。小的一问,才知道他一进城就往咱们王府来了,连范家都还没去过呢。”
广平王皱起了眉头:“糊涂!什么事这么要紧?他既是替范本章回京报信的,理当先去范家,却到我这裏来做什么?外头人不知道,还以为是范本章有秘信给我呢。虽然不是什么大事,皇上也不会相信旁人的闲言碎语,但能避一避嫌总是好的。当年范本章出京时,我就嘱咐过他,从此不要再把自己当成是广平王府的一员了。他这些年也都牢记我的嘱咐。从不曾犯过忌讳,怎的如今倒糊涂起来?”
高桢猜测:“兴许范将军真有什么要紧事要告诉父王?”他忽地双眼一亮:“莫非是当年的刺客有消息了?!”
广平王脸色微微一变,随即又平静下来:“刺客之事,你皇祖父已经下了定论,是清兵所为。”先帝既然作了定论。身为人子,就不可以推翻了,无论那定论是对是错。他可以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却不能不为胞弟着想。他绝对不愿意看到皇位上的胞弟被人冠上不孝之名。
高桢有些气闷。清兵所为?清兵在城外攻打,如何能把箭从城内|射到城头上?这摆明了是内鬼做的!也就只有皇祖父,才会糊里糊涂地信了那些所谓的调查结果。做出这样的定论。而皇祖父下此定论时,朱丽嫔还在后宫横行,颖王反迹未显,山阴侯还是众星捧月的六皇子,洪文成还是深受君王信赖重用的大将。天知道那定论是如何来的?可惜先帝中毒病倒后,身体一直不好,压根儿就没想起这件事来,更别说下令重查了。他父王与皇叔为了处理颖王叛乱给朝野带来的恶劣影响,一连几个月都忙于整顿朝廷、铲除逆党,同样没提过重审刺杀一事。导致一国太子目盲退位的刺杀,就这么没了下文。他父王不在乎,可他身为人子。如何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就算早已猜到背后的主使是什么人,而那人也早就死了,他也依然想知道。下手的人到底是谁!
广平王素来了解自己的儿子,即使儿子默不吭声,他也能猜出儿子心中的想法。他微微一笑,柔声对高桢说:“桢儿,你不必生气。当年会算计我的人,不过就是那几个。如今他们不是早已一命呜呼,就是锒铛入狱。能不能查出到底谁是那个下令或下手的人,又有什么要紧呢?那不过就是一把刀。换了别人,也一样会下手的。主犯伏首,便已足够了。”
高桢不置可否:“父王,我们还是先问问龚自强到底要向您禀报何事吧。”
龚自强很快就在总管的带领下见到了广平王。他本是广平王亲衞,多年未见,一瞧对方那双黯淡的眼眸,眼圈就先红了,哽咽着拜倒在地:“王爷!”
广平王听着他的声音,仿佛想起了他从前稚气未脱的少年模样,不由得露出了怀念而温柔的笑容:“起来吧,数年未见了,看来你过得不错。”
龚自强低下头,胡乱将脸上的泪水擦去,吸了吸鼻子:“是,托王爷的福,小的一切安好,在范将军手下也干得还算不错。”他又向高桢行礼问好:“见过世子。这么多年未见,世子已经长大啦。”
高桢微微一笑,伸手将他扶了起来:“好多年不见,龚侍衞变了许多,我差点认不出来了。”
龚自强不好意思地抓了抓头发:“是老了么?当年小的离开王府时,还是个愣头青呢。”
“怎么会老呢?我倒觉得龚侍衞年长几岁后,显得越发英武了。”高桢夸了他一句,便语气一转,“你此番回京,听说是给范将军家里报信来的,怎的不先去范家,反倒来了王府?”
龚自强神色一肃:“是,范将军有令,命小的送一封秘信来,事关一件要事,需得先告知王爷。若王爷准许,小的再上报给皇上知道。”
广平王微微动容:“到底是何事?”
龚自强扯开衣襟,从怀里贴身处取出一个油纸包,再将它打开,层层叠叠的绸布中,包裹着一封封有印泥的信。高桢取过信件查看,发现印泥上头印记完整,确实是范本章本人的私印,方才放心地将信打开来看,然后迅速扫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