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在道路上扔下金银钱财,故意假设在山林之间的旌旗战鼓等等,其实都是为了整体的战略目的而服务的。
曹操如今将运城盆地里面的乡绅士族,逼进了毫无退路的死地,以生死为要挟,以金银权势为饵,再辅以大义和经学的名头,让运城盆地的这些河东土着再没有任何骑墙的可能,如此一来,曹操其实就如同杨修猜测的一般,实际上已经是做好了撤军的准备。
用运城盆地的土着,人口,财富,来掩盖曹操进攻不利的事实,旋即还可以进行包装一番,证明自己是在河东获得了胜利。
而在这个计划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曹操必须逼迫斐潜出来一战。
若是战有利,那自然不用多说。
若战不利,曹操就会立刻撤退。
反正曹操他已经获得了一部分的收益。
即便是这个收益和其战争支出完全不相互匹配,但是只要平均一下,数据上玩弄个花活,也就足以蒙蔽那些无知的百姓了。
撤退的方向其实也非常的明朗,是以中条山大营为防御点,从潼关坂道、陕津、以及轵关道往外撤。至于带不走的残兵伤兵什么的,曹操都会留给斐潜。并且会最大可能的煽动起这些残兵伤兵的热血,进行最后的搏杀。所谓哀兵必胜,是因为在那种绝望的心境里面,所产生的破坏力近乎恐怖。
只不过斐潜一直都没有理会曹操的搔首弄姿。
所以曹操很急。
着急的原因是曹操他们快到支撑的临界点了。
再不战,就会产生出连锁的崩塌……
在潼关南岸之处,许多修建了一半的木制浮桥松松垮垮的挂在南岸,却无人再继续劳作,前些时日如蚂蚁般密集的民夫突然消失了,几处军营模样的地方也是空空旷旷,里面堆积的木料也没有人去搬运和处理。
潼关下城在连续作战之中已经被曹军不惜人力的破坏了城墙,毁成了废墟,但是曹军却无法继续进攻麟趾塬上的潼关上城。
原因很简单,什么叫做麟趾?
因为通往潼关上城的道路,就是这麟趾之间的缝隙。
类似的,通往峨嵋岭的道路看起来很多,每个褶皱似乎都能爬,但是主要的通道就只有那么几条。后世的基建能力和交通运输能力是不是远远超出汉代了?但是在峨嵋岭的主要通道上,依旧还是那么几条,也不可能到处都是通道。
所以曹操想要交战,就只能将斐潜引诱下来。
这一点,作为前线将领的核心,曹休也是清楚的。
骠骑军放弃了运城盆地,前锋缩回到了峨嵋岭之上。只留下了侧翼的司马懿在蒲坂一线。而曹军则是在坡下,安邑,闻喜三地驻扎了前进营地。
曹休令刘柱在坡下竖立起了曹氏将领旗帜,准备引斐潜军前部张绣决一死战。以曹休所设想,张绣定然也是想要战的,否则之前就不会一度领兵突袭了曹军前进营地。所以曹休希望通过引诱张绣到坡下作战,消耗一些骠骑人马,进而将斐潜从临汾引出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诡三国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诡三国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