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砍瓜切菜(1 / 2)

国策 闪烁 1740 字 7个月前

偷袭不成,反遭暗算。

战斗刚刚打响,日本空中自衞队就乱作一团、完全失去了章法。

损失2架战术运输机算不了什么,飞机上的154名突击队员隶属于陆上自衞队,与空中自衞队没半点关系。真正让日本空中自衞队“肉痛”的是3架预警机,特别是那架E-767型预警机!

这是日本空中自衞队4架E-767中硕果仅存的一架了。

与从美国采购的E-2D相比,E-767不但探测与预警能力更加强大,还是具备空中指挥能力的大型预警机,性能在美国空军的E-3D之上。

日本花20亿美元采购4架E-767就是为了弥补E-2D不具备空中指挥能力的缺陷。

作为舰载预警机,E-2系列有效的弥补了航母战斗群缺乏远程预警能力的缺陷,却受到重量、空间、飞行性能等多种不可克服的缺陷限制,缺乏空中指挥能力。作战使用中,美国海军的E-2系列只负责远程预警,作战指挥由舰队防空中心负担。虽然E-2D比上一代E-2C有很大改进,增强了探测能力、添加了战术数据链等,在根本问题上却没有得到多少改进,无法像大型预警机那样,指挥数十架战斗机作战。

4点20分,空中自衞队的2架E-2D从嘉手纳空军基地紧急起飞。

此时才起飞,已经来不及赶到战场了。

4点30分,在南麂山列岛与鱼山列岛上空盘旋的2架“空警2000”先后探测到刚刚进入东海上空、向东海舰队杀去的日本机群,随即拉响了战斗警报。

正在东海上空巡逻的6个战斗机中队应声而动,从西面与南面扑向日本机群。

此时,2架E-2D还在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向7500米高空爬升。

4点32分,冲在最前面的12架J-10B首先与日本机群遭遇。

“电子设备检查完毕。”

“启动火控雷达。”梁国翔迅速摁下了显示器下面的几个按钮。

“发现目标,距离110,方位24,高度5500,速度1000。24架战斗机,火控计算机判断为F-15J。”

“分配攻击目标。”梁国翔迅速扫了眼右侧屏幕上的武器弹药信息。“2号、3号注意,准备接收攻击信息,按常规交战顺序交叉锁定目标。”

狄泊清以最快的速度为两架僚机分配了攻击目标。

按照长机的安排,3架战斗机对付6架敌机,每架战斗机发射4枚拦截导弹,分别攻击4架敌机,确保每架敌机遭到来自2架战斗机的2枚导弹的攻击。如此一来,就算出现意外情况,比如某架战斗机的火控系统出现问题、或者某架战斗机被击落,也能确保6架敌机都遭到攻击。

“目标分配完成,雷达锁定目标,距离85,随时可以开火。”

听到搭档的话,梁国翔迅速接同火力控制开关的电源,说道:“2号、3号注意,锁定目标,跟随长机开火。”

“2号锁定目标。”

“3号锁定目标。”

“准备……”梁国翔深吸了口气,按下发射开关同时说道,“开火!”

3架J-10B以间隔一秒的频率各发射了4枚“霹雳14”导弹。不远处,另外3个小队的9架战斗机也先后发射了拦截导弹。

“全速右转向,跟随长机行动。”

发射完导弹,梁国翔立即选择规避。坐在后排位置上的狄泊清一面盯着电子战屏幕上显示出的电磁信号数据,一面计算着导弹进入末段攻击的时间。

另外3个小队的9架战斗机也在发射完导弹后选择转向规避。

虽然日本空中自衞队的预警机被干掉了,但是F-15战斗机的火控雷达对J-10B这类中型战斗机的最大探测距离超过220千米,跟踪锁定距离在140到160千米之间。因为冲得太“狠”,遭遇时来不及调整攻击方向,只能迎向交战,所以J-10B机群没能避开F-15雷达的搜索范围。

采用常规战术时,J-10B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性能更加出色的拦截导弹上。

“霹雳14”中程空对空导弹的最大迎向攻击距离达到120千米,最大尾追攻击距离为65千米。F-15使用的几种中程空对空导弹中,性能最出色的暧M-120C的最大迎向攻击距离只有80千米,最大尾追攻击距离为45千米。

千万别小看这一点点差距,因为这不但决定了主动被动,还将决定双方的生死。

在85千米上发射导弹后转向,梁国翔不但掌握了先机,还将日本飞行员逼入了绝境。因为轮到日本战斗机发射导弹的时候,交战态势从迎向变成了尾追,日本飞行员必须加速前进,将交战距离缩短到45千米以内,而“霹雳14”导弹将在此之前进入自主攻击阶段,所以加速前进只能加快日本飞行员迈向死亡的速度。如果日本飞行员转向逃离,不但会丧失攻击J-10B机群的机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还会把跟在后面的攻击机群暴露在前,打乱日本空中自衞队的战术安排。

“梁哥,日本战斗机没有转向规避。”

“再好不过,为我们节约了不少的导弹!”

“狗日的,日本的优秀飞行员是不是全都完蛋了,派了一群菜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