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首轮战略轰炸(1 / 2)

国策 闪烁 1715 字 7个月前

王元庆重点关注战略防御的时候,空军的打击行动已经全面展开。

为了最大限度的削弱日本的战略反击能力,第一轮进攻行动完全针对日本的导弹基地与核武器基地。因为日本国土面积狭窄、人口众多,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气候环境较好的九州岛、四国岛与本州岛南部地区,所以日本的陆基导弹发射阵地部署在北海道,机动式弹道导弹则部署在公路网络较为密集的本州岛北部地区。针对这一情况,空军的第一轮打击全部集中在北海道与本州岛北部地区。

与以往的空中打击不同,空军没有集中力量对付日本的防空系统。

主要受指挥系统的容纳能力限制,为了确保干掉日本的战略反击能力,必须集中所有作战力量,减少其他方面的打击行动。

为此,空军首先出动的不是战斗机,而是电子战飞机。

10点45分,第一批12架DY-15B电子战飞机到达日本海上空的作战空域。

与作为战术电子战机使用的DY-14C相比,因为采用了承载能力更加强大的Y-15B作为载机,能够携带更多的电子战设备,还能配备功率更大的压制干扰设备,所以DY-15B的电子战能力更加强大。标准配备的情况下,DY-15B能够对方圆350千米范围内的防空雷达与远程警戒雷达进行阻塞式电子干扰,或者对500千米外的雷达进行压制性干扰。因为绝大部分远程警戒雷达都是固定部署,所以在作战时,DY-15B一般以压制干扰的方式使敌人的雷达彻底丧失功能,为进攻机群打开空中走廊。

紧随DY-15B机群的是24架DJ-14C型防空压制战斗机。

作为在J-14C战斗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防空压制战斗机,绰号“雷霆”的DJ-14C用1台大型电子干扰机取代了相控阵火控雷达,完全放弃了空战能力。执行作战任务时,除了携带2枚用来自衞的格斗导弹之外,以外挂的方式在机翼下携带4具电子战吊舱,在弹舱内携带4到6枚中远程反辐射导弹。作战时,DJ-14C可以用电子战吊舱对敌人的防空雷达(主要是机动部署防空系统的探测雷达与火控雷达)进行定向干扰,也可以用反辐射导弹摧毁敌人的防空雷达,使敌人的防空系统变成瞎子。如果携带超远程空对空导弹,DJ-14C还能以反辐射的方式攻击敌人的预警机。

作为专业防空压制战斗机,DJ-14C的性能足以摧毁任何国家的防空系统。

“软硬结合”,战斗刚刚打响,日本本土北部地区的防空系统就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随后,J-14C战斗机机群到达,开始执行制空作战任务。

受指挥能力限制,空军没有轰炸日本的空军基地。

3个大队的72架J-14C战斗机分成6个机群,在日本海上空全面展开。虽然投入的制空战斗机数量并不多,但是在日本空军没有及时做出反应的情况下,由6架KJ-22C型预警机引导的J-14C战斗机足以确保进攻阶段的制空权。

与J-14A相比,J-14C的主要改进了电子设备。除此之外,J-14C最大的特点是,装备了主动防御系统,即依靠16级复合蓄电池提供能量的激光拦截系统。该拦截系统主要用来对付空对空与地面对空导弹,使战斗机具备了主动防御能力。至于这种防御系统会对空战战术产生多大影响,在接受实战考验之前,谁也说不准。

10点55分,轰炸机群到达。

率先发动攻击的是空军战略航空兵的24架H-9B型轰炸机,短短2分钟内,24架轰炸机向位于北海道十胜岳与旭岳山区的导弹阵地发射了288枚高超音速空射巡航导弹。与以往一样,轰炸机发射了导弹之后,随即转向返航。

与H-9相比,H-9B的最大改进之处就是增强了常规打击能力。

虽然战略轰炸机的主要任务是携带配备核弹头的巡航导弹执行战备巡逻任务,对潜在的敌人构成战略威胁,但是爆发全面核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的情况下,战略轰炸机常常执行常规轰炸任务。作为空军最强大的武器运载平台,战略轰炸机拥有远超过战术战斗机的打击能力。对以进攻为主的空军来说,开发与拓展战略轰炸机的作战范围,是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手段。

在没有足够经费研制采购新式轰炸机的情况下,改进原有的轰炸机,成为空军首选。

H-9B正是在这一情况下诞生的,其最大的改进之处就是将载弹能力提高30%,改进火控系统,使其具备使用最大速度超过8马赫、最大射程超过1200千米、能够轻易突破敌防空系统的FL-25型高超音速空射巡航导弹。

H-9B机群打击的正是日本的弹道导弹发射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