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海军的表演(1 / 2)

国策 闪烁 2728 字 4个月前

8月6日夜间,全世界都在关注共和国陆军在西线战场上的行动时,进入孟加拉湾的共和国海军舰队轰炸了维沙卡帕特南军港。

与之前的海战不同,在新加坡搭上“北京”号航母战斗群的3支军事记者团队对作战行动进行了全程报道。按照总参谋部与国务院的指示,杨晋杰甚至让两名有海航服役经验的记者搭上舰载预警机,跟随执行打击任务的攻击机群前往前线,亲身体验了战斗气氛。两名军事记者也没有浪费如此难得的机会,在预警机的机舱内,通过军事通信频道,向全世界的观众做了一次实况报道。

因为维沙卡帕特南与共和国山南地区的直线距离不到1500千米,是印度在孟加拉湾方向上规模最大的军港,所以共和国空军在夺取了制空权之后,分别在1日与3日对其进行了两次大规模轰炸,摧毁拱衞军港的防空阵地与附近的海军航空兵基地。虽然印军向维沙卡帕特南增派了一个配备了24套机动式防空导弹系统的防空旅,但是根据空军提供的情报,印军的机动式野战防空系统的最大射高不超过6000米,最大射程不超过30千米,杨晋杰只安排了1个中队的12架J-17B执行防空压制任务。

似乎任务足够轻松,杨晋杰完全按照标准航空作战模式调遣部队。

6支舰载航空兵联队都按照正常出勤率,各派出了1支由24架舰载战斗机组成的打击力量。为了避免南海舰队的官兵所闲话,杨晋杰在安排作战任务的时候,东海舰队更加侧重夺取制空权,南海舰队承担主要打击任务。

这个安排,多少让东海舰队的官兵心存不满。

完成歼灭印度舰队的作战任务之后,因为舰队不再需要隐蔽航行,所以海航向南海舰队增派了3个J-17B战斗机中队,使南海舰队的航空兵实力达到了标准水平。按照东海舰队官兵的想法,在华剑锋与杨晋杰指挥舰队作战的情况下,怎么都不应该偏袒南海舰队,真正的主力是东海舰队。

不管官兵有没有怨言,杨晋杰没有调整作战计划。

按照他的安排,东海舰队的3支航空兵联队,各出动12架J-16B与12架J-17B,重型战斗机为攻击机群护航,负责夺取战场制空权,消灭出现在战场上空的印军战斗机。在36架J-17B中,12架担负防空压制任务,专门打击印军的机动式防空系统,另外24架分头轰炸维沙卡帕特南军港的地面目标,摧毁军港的基础设施。南海舰队的3支航空兵联队各出动4架J-16B与20架J-17B,除了J-16B需要担负部分制空任务之外,所有战斗机均按照打击海面目标的方式携带弹药,其主要任务就是消灭藏在维沙卡帕特南军港内的印军战舰。因为反舰导弹在输入不同的制导指令之后,也能够打击地面固定目标,甚至能够对付地面慢速目标,所以在完成了打击印度舰队的任务之后,如果有剩余弹药,还将执行打击港口地面目标的任务。

用144架战斗机轰炸军港,确实有点过火。

只是,印军并没有因为对手过于强大而束手就擒。

早在5日上午,印军就接到美国的警告,进入孟加拉湾的中国舰队没有分兵两路,而是集体转向北上,正在逼近维沙卡帕特南。不用多说,中国海军不大算放过在之前海战中逃掉的印度战舰,要把印度海军赶尽杀绝。

从5日夜间开始,印度海军就加强了维沙卡帕特南的防空巡逻力量。

虽然印度海军的航母全军覆没,但是印度海军航空兵没有全军覆没。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前,印度海军航空兵与空军的界限非常明确,只有部署在航母与战舰上的飞机才属于海军航空兵,包括反潜巡逻机在内的所有部署在岸上的飞机都属于空军,如果海军航空兵的战机需要上岸休整,就只能从空军手里租用基地。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印度调整了海军航空兵与空军的任务范畴,将所有用于对海作战的航空力量都归入海军,并且允许海军航空兵拥有岸上基地。趁此机会,印度海军航空兵仿照共和国海军的方式,组建了岸基航空兵,并且在所有大型海军基地附近建立了航空兵基地。战争爆发时,印度海军航空兵不但拥有6支舰载航空兵联队,还拥有13支岸基航空兵联队,除了3支支援联队、5支反潜巡逻机联队,其余5支都是装备F-46I的战术战斗机联队。为了提高通用率,并且在战争中为舰载航空兵提供补充兵力,印度海军岸基航空兵战术战斗机联队的F-46I都是舰载型号。

不得不承认,印度海军确实舍得花钱。

因为印度海军航空兵没有全军覆没,所以共和国空军在对维沙卡帕特南进行了两次不算完全成功的轰炸之后,再也没有南下,把难啃的骨头留给了海军。以当时的情况,不是空军不想抢战功,而是其他方面的任务太重,维沙卡帕特南又不是空军的首要轰炸目标,自然没有理由帮海军火中取栗。

正是如此,杨晋杰才不得不出动48架J-16B执行制空任务。

机群在21点30分出发,J-16B战斗机紧随预警机起飞。

因为舰队距离维沙卡帕特南不到500千米,所以预警机到达11000米的战斗巡逻高度之后就发现了出现在维沙卡帕特南东面孟加拉湾上空的F-46I机群。

J-16B机群没有耽搁时间,起飞之后立即全速冲刺。

21点45分,第一轮空战开始。

由“北京”号航母派出的12架J-16B迎战印度海军航空兵的18架F-46I。

虽然距离交战空域还有400多千米,但是两名曾经在海航服役数年的记者通过预警机搜集到的战场信息,把战斗说得天花乱坠。当然,后方的观众并不买账,不管记者的解说有多精彩,在看不到战斗的情况下,观众无法感受到战斗的激烈程度。

实际上,战斗也不激烈。

之前的战斗已经证明,在制空性能上,F-46I远不是J-16B的对手。更何况,印度海军航空兵没有印度空军的大型预警机,使用的仍然是舰载小型预警机,根本无法为F-46I提供准确的战场信息。

顺利干掉第一批F-46I之后,另外5艘航母上的J-16B陆续到达战场。

为了最大限度的压缩印度海军航空兵的活动范围,J-16B机群主动挺进,一直把战线推进到了维沙卡帕特南上空。

22点05分,执行防空压制任务的J-17B机群赶到战场。

在J-16B战斗机不得不把升限提高到8000米,规避印度野战防空系统的时候,J-17B机群反而把飞行高度降低到了5000米,主动进入印度防空系统的打击范围。这也是执行防空压制任务的战斗机必须做的事情,只有诱使敌人的防空系统启动搜索与跟踪雷达,才能锁定敌人的防空系统,然后用速度更快的反辐射导弹打击敌人的防空系统。

可以说,在各类对地打击任务中,防空压制任务的危险系数最大。

按照共和国空军与海军航空兵在历次战争中的统计数据,防空压制任务的战损率是其他对地打击任务的5倍,如果遇到防空实力比较强大的对手,比如半岛战争中的美军,以及日本战争中的日军,战损率还会提高不少。即便在小规模战争中,比如在藏南冲突中,在执行防空压制任务时被击落的战斗机数量占到了共和国空军战损总数的一半以上。即便是最优秀的飞行员,也不会主动要求执行防空压制任务。

实际情况确实如此。

22点11分,1架J-17B在攻击位于维沙卡帕特南西北的印军防空阵地时,遭到埋伏在其航线上的机动式防空导弹袭击,飞行员在做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依靠战斗机上的拦截系统成功击落3枚防空导弹,并且避开了2枚防空导弹之后,被第六枚防空导弹追上,丢掉了战斗机左侧的半截机翼。努力调转航向、保持飞行高度之后,这架遭到重创的J-17B战斗机最终在维沙卡帕特南以东大约55千米处坠海,飞行员成功跳伞。

轰炸行动没有因为遭到挫折而终止,早已就绪待命的搜救部队立即达成垂直起降飞机赶往飞行员的跳伞海域。

22点15分,前出的防空压制机群完成任务,最终只有9架J-17B返回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