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权力归位(2 / 2)

国策 闪烁 2622 字 4个月前

显然,这也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为了证明这一办法可行,袁晨皓还拿出了一组计算数据。10个战斗单位拥有各类垂直起降运输机总计2400余架,日空运能力接近5.8亿吨.千米。换句话说,在向2000千米外的地区运送作战物资的时候,每架运输机每天能飞4个架次,运送120吨物资,2400架运输机能在1天之内运送288000吨物资。除了战术运输机之外,还有360架战略运输机可以调动,而这些运输机的日空运能力超过5亿吨.千米,即能在1天之内将大约10万吨物资送到5000千米外的战场上。即便按照最高战斗出动率计算,1个战斗单位1天的物资消耗量也不会超过10万吨,包括第九战斗单位在内,在前线作战的战斗单位不会超过6个,算上其他战斗单位的炮兵旅会间接参与战斗,物资的最大消耗量也不会超过每天50万吨。按照战役初期5天的高强度作战时间计算,只需要在战役开始前花30个小时做准备,就能确保战役顺利完成。

虽然这一计算并不完全准确,而且比较理想化,但是与现实的差别不会太大。

用袁晨皓的话来说,为了保险起见,可以将战前准备时间延长到72小时,即在进攻开始前向前线运送100万吨作战物资。如此一来,即便战役初期的物资消耗量超过每日50万吨,且激战时间超过5天,也能确保万无一失。

对此,裴承毅没有提出异议,他只问了一个问题,即如何确保在这72小时之内,俄军不会调整防御部署。换句话说,如何才能确保不会因为大规模的物资调运,让俄军识破共和国陆军的战役企图?

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调运物资还要重要的问题。

不管怎么说,俄军主力就在鄂木斯克,即便陆军航空兵与天军全面出动,阻止俄军向西运动,在72个小时之内,俄军也能加强乌拉尔山东面的防御强度。事实上,俄军甚至不需要大范围调动兵力,只要让车里雅宾斯克与库尔干的防御部队提前进入状态,就能对共和国军队的进攻行动造成重大影响。

事实上,这也是限制共和国军队绕过鄂木斯克,直接攻打叶卡捷琳娜堡的主要原因。

不管是谁,都不可能轻易克服空间距离带来的问题。

不得不说,单论军事才华,袁晨皓确实不比裴承毅差多少。

对于元首的这个问题,总参谋长给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答覆,即让第九战斗单位提前发起进攻,同时让第90战斗单位做出强渡里海的准备,摆出全力向内高加索地区进军的架势。按照袁晨皓的说法,只要乌拉尔河下游的战斗打响,俄军就会拼命死守,而第九战斗单位已经在前线作战6天,即便前期战斗强度并不大,甚至算不上战斗,官兵也比较疲惫,战斗力有所下降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共和国陆军在这个时候向前线调动战斗单位,运送作战物资并不是不可理解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强攻内高加索地区,等于宣布不会北上占领叶卡捷琳娜堡,还能使俄军做出错误判断。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制造出混乱局面,让俄军的情报机构无法准确判断共和国军队囤积在前线的作战物资,也就无法判断出共和国陆军的战役企图。

说简单点,就是浑水摸鱼。

换个角度看,如果说裴承毅没有想到这个办法,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可以说,从第九战斗单位与第90战斗单位进军哈萨克斯坦开始,袁晨皓的意图就很明白了,即利用2个战斗单位制造混乱局面,以向西挺进来吸引俄军的注意力,为后期投入主力部队发起全面进攻创造有利局面。

由此可见,裴承毅提出这个问题,肯定有别的目的。

在袁晨皓给出答案之后,裴承毅就提出了新的问题,即计划用多久完成这次战役。

显然,这就是裴承毅的真正目的。

面对这个问题,袁晨皓也没有迟疑,当场就给出了足以让裴承毅感到满意的答覆:1个月。更重要的是,袁晨皓给出的战役目的不是占领叶卡捷琳娜堡,而是攻占奥伦堡,渡过乌拉尔河。

这下,连裴承毅都有点怀疑袁晨皓是不是过分自信了。

出与保险,裴承毅没有把时间顶得这么死,给了袁晨皓45天。即在战役开始后的45天之内攻占奥伦堡。因为战役计划是由袁晨皓提出来的,而在此之前,共和国并没有设置中亚战区,所以裴承毅当即就任命袁晨皓为大陆战场总司令,由总参谋长亲自负责指挥俄罗斯方向上的作战行动。

对于这个安排,袁晨皓并不觉得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原因很简单,当上“大陆战场总司令”之后,袁晨皓的总参谋长身份就被削弱,因此得将部分原本属于总参谋长的部分权责交给总参谋部。众所周知,裴承毅即是国家最高领导人,也是共和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而且是一个精通战争的最高统帅,所以在袁晨皓去指挥大陆战场后,裴承毅就是总参谋部的直接领导人。

可以说,这才是裴承毅的根本目的。

当然,对于裴承毅的这个安排,袁晨皓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不管怎么说,他得到了想要的地面战争,而且由元首接管总参谋部只是时间上问题,而作为总参谋长,交出军事指挥权也只是迟早的事。

事实上,再看得长远一点就能发现,裴承毅从袁晨皓手里夺过军事指挥权,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改变战争重点,不再紧盯大陆战场。以当时的情况,真正的主战场在东面的太平洋上,而不是北面的西伯利亚大平原。因为袁晨皓一直主张先打赢俄罗斯再对付美国,所以裴承毅不大可能让袁晨皓来统帅共和国军队。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裴承毅也就只能亲自挑起重担。

正是如此,商讨了大陆战场上的事情之后,会议才进入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