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土地,跑白马,一跑跑到丈人家。
大舅子往里让,小舅子往里拉,隔着竹帘儿看见她。
银盘大脸黑头发,月白缎子棉袄银疙瘩。
这是过去的京城歌谣《隔着竹帘儿看见她》。
和“天棚鱼缸石榴树”一样,这首俗曲儿老令儿中也牵扯到了一件京城必不可少的避暑之物——竹帘。
竹帘子挂在门上,最上面的木条上拴一根尺把长的丝线,缀着一枚老钱,将竹帘子卷起来,把老钱往竹条里面一插,竹帘子就不会滑下来了。
夏日里,在屋门口挂片竹帘子,既通风散热,又防蚊蝇,经济实用。
但也得说,此时这竹帘已经不是家家户户都必备的夏日用品了。
不为别的,因为现在市场上有了更便宜的塑料挂帘儿。
而扇儿胡同2号院的那些邻居们甚至连这个钱也不花。
各家各户都是自己用挂历纸打的挂帘儿,可谓把反消费主义而行之。
把艰苦朴素和自力更生的风格发扬到了极致。
所以如今就连这竹帘子都显得奢侈起来,更别说马家花园用的竹帘子,格调还挺讲究,有点不大一般了。
要知道,通常屋门上的竹帘子,长五尺八,宽两尺八,或者长六尺,宽三尺。
马家花园的则不然,所有的建筑物,除了正房用了不少尺寸较大的堂帘,其余都是按门大小实做的。
至于竹帘的花样则是用的“满地锦”,鱼鳞扣儿,而这又高了一层。
甚至竹帘子也不是用普通的青布、蓝布包边,都是用的绸缎。
最后,哪怕为了防止变形的“天、地、人”三条木头也不寻常。
那是用红木大漆雕花边,一色铜钉铆制,看上去金光耀眼,低调奢华。
就这样的院子,这样的帘子,再配上院子上头苇席做顶的天棚,谁也不敢说是普通人住的。
尤其这天棚看着简单,实则也不然。
据罗广亮和小陶描述,宁卫民听说康术德和江念芸的两处小院的天棚已经搭好,顶子上有拉绳可以从下面任意舒卷苇席。
太阳晒时就放下来,没太阳的时候就拉起来,便当得很。
每天都清清爽爽,既能遮雨,还不耽误通风,绝对是常人难以想象好东西。
所以当一步跨进院门,宁卫民就迫不及待想要亲眼见识一下,好好感受一下。
果不其然,当拐过了影壁墙,再走进康术德的小院时。
他走在这芦苇加竹帘营造出的古朴秀雅之中,整个天棚遮盖的阴影之中,明显的清凉之意让人顿感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