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联合商会捐款十万元。”
“武汉妇女组织慰问电报。”
“南京工人联合会组织两千工人即将到达青岛。”
“北京学生声援团已经进入山东!”
报告不断的被送到萧天面前。全国各地对青岛之声援已经进入了最高潮。
可是萧天现在关注的却并不是这个,而是很快就会到来的决战。
吴佩孚和第四师幸存下来的兄弟安全撤回了青岛,下一道阵线的防御任务交到了蒋杰第一师和配属作战之司徒耀部、马弼部。
日军的锐气已经在海湛防线被打空了,现在的日军,只是因为命令而战斗。
新近到达战场的两万日军的确是生力军,但却也并不可怕。
在这些天的战斗中,护国军的将士已经积累起了大量作战经验和必胜信心。现在萧天要考虑的,是如何吃掉这股日军!
歼灭登陆之日军,虽然无法从根本上挫动日军之元气,但却会给日军以最沉重打击。
从甲午海战之后,日军就积累起了对中国军队必胜的决心,一旦此次青岛之战惨败,那么之前的所有信心都使消失。
“23日上午,日军以新近增援到的秋口野支队,对我第四线阵地发起猛攻。”蒋百里指着地图上说道:
“青安、梦里等各阵地均说到猛烈轰击,日军以集团式冲锋,仅仅在23日9时到11时这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就发动了9次进攻,但均被我守军击退。
下午,日军组织突击队,由正面发动强攻,以突击队袭击我军侧翼,但被我部侦察兵发现,并在炮火配合之下击退!”
“我部伤亡如何?”萧天托着下巴问道。
“伤亡不大,四线阵地拥有大量永久性堡垒、碉堡,火力点配合合理,况且我第一师大部官兵是参加过安阳之战的,对日军的那一套攻击方式已经非常熟悉了。”
“其它呢?”
“我左右两翼蔡锷部、张孝淮部,已经完成调整部署,蒋介石率领新组建之二师人马,已经与蔡锷部相汇合。革文军部已对日军占领之济南等地做好攻击准备。按照我们之前设想,以各防线节节阻击日军,不断打击疲惫,尔后放其进入青岛,以德军构筑之堡垒群、炮台消耗敌人,次后完成合围!这一目标正在实现之中!”
“好!”萧天站了起来:“命令河南、山东、江苏各新组建部队,一律分发武器,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决战爆发,我军能用于一线作战的部队,目前只有六个半师,这次我们要打的是歼灭战,光取得胜利远远不够!
下令,组建工人衞队、青年团、警察部队、动员一切可以动员力量!还有我们的模范军,也给我拉出来!全部派发武器,一旦对日军完成合围,由我主力部队打乱日军编制,由各陆岸炮台封锁海面,同时把全部力量投入战斗!”
“是!”
军官们全部站了起来,意气风发地大声说道。
随着萧天命令,三省全部力量开始总动员。
而在这些力量之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护国青年团”。
青年团全部选用十八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青年组成,由军校毕业生担任军官,按师级规模编制,拥有大量知识青年。
初期建立的青年团,只是一个临时的半军事组织,但这些青年团成员,有文化,善组织,能鼓动,同时有了军校学员协助,迅速变成了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
青年团团员纷纷走上街头,分发传单,号召所有青年加入这一组织,保家衞国。
他们在各地进行演讲,慷慨激昂,往往一场演讲下来,收获颇丰。
而各地汇聚到青岛的“学生声援团”,尽管大都督府一再呼吁学生在没有完成学业前,不要加入军队,但随着青年团的成立,几乎所有到达青岛的学生都加入到了这一组织之中。
青年团的规模急剧扩张,到青岛决战爆发前,已经拥有六千人之众。大大超过了之前的想象。
这些知识青年,充满了报国热情,急剧的渴望加入战场,痛歼倭寇!
尽管他们之前没有接受过任何的军事训练,但在操场上的他们,士气高昂,群情振奋。
也许要不了多少时候,这些青年就会成为真正的军人!
与此同时,“振兴社”也开始活跃起来,他们出没于大街小巷,出没于济南、莱州、龙口这些暂时被日军占领的城市,刺探情报,铲除汉奸、袭扰日军后方。
青岛已经做好了准备,堡垒林立,工事坚固,参战武装成员士气高涨。
全部大炮退下了炮衣,虎视眈眈等待着日军到来。岸炮不断对海面日舰进行轰击,协助陆军作战。
青岛得中德飞机频繁起飞,不断将侦察回来的情报送到总参谋部。当中发生空战七次。
青岛,已经做好了准备,只等着最后决战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