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见梅如旧——萧翾番外(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在萧翾不开口的时候,昭阳殿永远都是安静的。而窗门紧锁,寒风呼啸,摇碎了她的梦。

萧翾睁开了眼睛,殿中白绸以微弱的频率摆动着,有人穿过这一片白色的丛林,为她带来了什么。

“阿翾。”陈蚕缓慢地步入殿中,朝着他所呼唤,他心之所向走过去。

她微微地偏过头去,目光中有殷切的期盼,她再盼不来她想要的旁人,但他是永远都在她身旁的。

飞琼不止,陈蚕的发上肩上都落了雪霜,在走到她身旁的时候,便骤然都化去了。

于他而言,她身旁永远都是世间最为温暖之所。

陈蚕坐在她床边,小心翼翼地将她扶起来,令她靠在了自己怀中。

而后越加小心翼翼地掩藏起自己因为这样微小的动作而加重的呼吸声,将手中的一支梅花递给她看。

“阿翾,你瞧,这是我新为你而折的梅花。”

“你应当自己去看一看的,天地苍茫一色,素裹银装,唯有花枝之上数点红痕,真的很美。”

他又微微地叹息了一声,“只可惜这一年来你我几乎都不在家中,院中的梅花疏于照管,这颜色,终究是不如去岁那样好。”

江陵萧宅,是他和她的家。

萧翾从他手中接过了梅花,爱惜地放在自己手心,她笑了笑,调侃着他,“陈郎鬓如此,况梅花颜色。”

他们都已不是少年人了。生命之美丽不足以与暗香疏影相比,短暂却尤甚。

她又重新将手里的梅花递给了陈蚕,温柔地道:“四郎,你为我簪在髻上。”她有许多年都没有簪花了。

陈蚕依言将这枝梅花插在了她蝉髻一侧,淡蕊疏梅,为她苍白的脸添上了一些血色。

她的身体,无论哪一处都是冰冷的。服下“移光”之人,人生的最后只有冬日,永远都不会再温暖起来了。

周围太安静了,若是他们不说话,便安静的像是荒芜人迹的夜晚。

“这里曾经是很热闹的。有祖母,有母亲,有露浓。我和露浓围着火炉,手牵着手,在房中跳舞、歌唱。”

转瞬之间都不见了,她眼中的火光也熄灭了。

陈蚕轻轻地撩拨着她的鬓发,他知道他是温暖不了她的,因为他的身体也在一日一日地冰冷下来。

有些话,此时终于可以说出口了。

“当年在越家的清萼园中,我一开始注意到的是满身花影的露浓。”得梅花插满头,自然是惹人注意的。

“她的姿容的确值得人驻足赞叹,但那一日令我收藏于心中的,也是阿翾你。”

当年的她如今日一般,淡妆娇面,轻注朱唇,一朵梅花。这么多年,他始终都将心间的这朵梅花收藏的很好。

萧翾闭上了眼,“若我当年没有去长安……”

陈蚕难得地打断了她的话,“你应当去长安的。”

她去了长安,只是他们之间没有缘分而已。但长安经历,于她的人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amp;#24378&amp;#29306&amp;#32&amp;#55&amp;#53&amp;#122&amp;#119&amp;#111&amp;#114&amp;#103&amp;#46&amp;#99&amp;#111&amp;#109&amp;#32&amp;#35835&amp;#29306&amp;#12290她只是一时不够清醒,一时软弱而已,他要做的永远都是长夜之中那一盏为她而燃的明灯,永不熄灭,这是他于她而言存在的意义。

他早已经想好了,来世再求他们之间的缘分。他希望来世他能够配的上她。

萧翾睁开了眼睛,“是,我应当去的。便是此刻,也想回到长安去。”

当年的长安。

佳丽之地,帝王之州。名花娇上苑,垂杨荫御沟。宝马如龙度,香车似水流。

这候 75z wz .c om 章汜。她和三五好友骑马纵横于街市之上,骏马金鞭无数,良辰美景追随。

如今她距离长安千里之遥,情人之间信誓荒唐,存殁参商。

与她的好友也间隔着无数岁月,曾经是生死两隔的,如今鬓点吴霜重,她也快要同他们见面了。

萧翾努力地想要从他怀中坐起来,“四郎,你陪我一同出去看雪吧。”

她这些年来都畏冷,每见飞琼漫天,心中都只有无限的萧索之意。但好在,如今她已经不再畏冷了。

陈蚕没有阻拦她的意思,而是让她靠在床榻上,唤了凌波进来,为她换上了冬日的衣物。

猩红的大氅包裹,顷刻之间夺去了她发上梅花的颜色。

飞花万千,为朔风吹散,散入千门万户,亦散入她心间,莹润一片。

她望着西北的方向,无数山峦隐于雪天的雾气之中,白茫茫一片,万水千山折叠于风雪之中,让她再难往前迈一步。

“我想要再回长安看一看。”想人生,芳盟难又,她已经把最好的年华都失落在了那里。

“并不是想要再见到高烨。”

从崔晔来到她身边的那一刻起,她就知道,她其实已经不再爱他了。

她苦苦留恋不放手的并非是他们过往的情意,而是深陷于这段情意之中,曾经无比欢愉的自己。

背叛与恨比爱长久,这个人,回想起来竟真的只有厌恶了。

她再不想见到她了,在生时不想,死后碧落黄泉,也不想再见他哪怕一面。

陈蚕与她并肩站在廊下,仍然让她靠在他肩上,“好,阿翾,等到来生,我们再一起去长安看一看。”

“或者我们便做长安巷陌之中的小儿女,同居为邻里,你说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