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双方都在养寇自重(1 / 2)

国姓窃明 浙东匹夫 2901 字 2023-03-05

崇祯给朱树人的最新封赏旨意,是三月中旬将尽的时候,从京城送出的。

传旨的还是此前去监军的那位王公公,路上会比前一次返京耗时更久,大约要四月下旬才能抵达重庆,足足要走一个多月。

之所以耗时久,一方面是这次传旨不用太急,可以走得轻松一些。

二来则是返程时从江陵到重庆的这一千五百里长江是逆流而上,行船速度就会慢很多,光这一段江面就要比顺流时多开五六天。

三来么,则是崇祯也意识到,传旨入川一次很费事,所以要每次顺带着多搞定一些事情,所以他的旨意里也加了一条,让那位王公公南下时顺路先在武昌接上潞王府的送亲人员,以及崇祯那位堂妹、小郡主朱毓婵。

趁着这次加封总督,直接给朱树人赐婚,了结了这桩差事,省得以后再多费周折。

王公公本人不用去合肥找潞王,崇祯自然会让王承恩另外派两个宦官,走大运河快马兼程南下,分别去合肥和南京。

去合肥那一路,自然是通知崇祯那位潞王叔的,让潞王府众人提前做好送小郡主启程的准备。

而去南京的那一路,当然是找南京户部尚书沉廷扬了——明朝时候贵族成亲,断没有女方直接把女儿送上门的道理的,那让女方的面子往哪儿搁?

外人不知情的,还以为是嫁不出去硬要往外塞呢。

何况潞王府这是王爷嫁郡主,如果一个闪失,那丢的可是皇室的体面,万万疏忽不得。

所以,哪怕是战时军务倥偬,朱树人因为平贼督战,不能亲自来接亲,至少也要让沉家派人出面,到合肥送礼纳彩摆酒结亲一样都不能少。

沉廷扬和潞王本人交接了之后,小郡主也拜见过了公婆,沉廷扬倒是可以回南京,然后让徐氏带着儿媳先到武昌,与传旨宦官会合,再一起入川,才勉强能保住潞王府的面子。

这样说起来,就不是潞王府把未过门的女儿抛头露面、送到重庆去过门,而是先拜了公婆,由婆婆带着儿媳去探夫。

最后在重庆,只是补上一个“夫妻对拜”。(古代结婚拜高堂只拜男方长辈不拜女方,所以朱树人不用拜岳父母,他不用去合肥,这一点潞王府也是能接受的)

……

相关的旨意,是三月二十五这天,分别送到南京和合肥的,距离从北京出发,只用了七天时间,算是非常快了,日行三百多里。

送到南京的这份旨意,当然不会提给朱树人升官总督的事儿,

毕竟一码事归一码事,南京和合肥这边都只需要知道赐婚的事情即可,其他跟他们没关系,升官的旨意是直接送到重庆去的。

所以沉廷扬也就少了一次双喜临门的狂喜,没法在一天之内既知道儿子升官,又知道儿子赐婚。

但这对沉廷扬而言也已经足够了,甚至可以说崇祯这么安排,还客观上避免了沉廷扬高血压发作的风险。

不然要是真那么多荣耀一下子砸在头上,沉廷扬兴奋到跟范进一样精神失常都是有可能的。

就现在这样,哪怕是早有心理准备,沉廷扬接旨后,都忍不住回自家府上临时供祖宗排位的所在(不是正式的祠堂,正式祠堂在苏州太仓老家,南京这边做尚书的府邸只有一间临时供牌位的厅堂),

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给祖宗烧高香,呢喃诉说沉家子孙有多出息:“爹,祖父,你们都看见了吧……咱沉家能被天子赐婚潞王府的郡主,光宗耀祖啊……”

沉廷扬情绪稳定了之后,又确认好了迎亲所需的礼数、财物、规模,然后大笔一挥,全部按照顶格的配置。

反正沉家别的没有,就是有钱!

这两年小宛纺纱机、飞梭织布机继续蓬勃发展,沉家的纺织业生意已经都快垄断南直隶了,随便哪一项都是百万两级别的进账。至于黄海海贸,更是一直垄断着,朝廷漕运改海的运力也是在以每年数成的比例增长。

沉家赚得最少的一门生意,大约年入一两百万,多的那就三四百万都封不了顶了。

崇祯十四年朱树人刚刚挂上巡抚头衔时,当时沉家的财富大约是郑芝龙家的三分之一(历史上只是郑家的约二十分之一)。

如今又一年半多发展下来,沉家的财富滚雪球都滚到超过郑家一半了!几乎达到了六成,追赶堪称神速!

如果这个增长曲线不变,按照这个比例,不出两三年,沉家的财富就能追平乃至反超郑芝龙。

这种情况下,沉家大少爷娶大少奶奶,花销怎么可能省?

短短几天之内,一切就都准备就绪了。

另外因为这次的婚事流程比较特殊,新郎本人并不会出场,只是婆家派人摆酒接亲,所以还需要多请一些客人作为见证——性质上有点类似后世的证婚人,不过又不太一样。

考虑到是沉家人去合肥地头上办事,而南京这边,沉廷扬已经是南六部尚书,也找不出什么人明显地位比他高的,合肥那边就更没有地方官地位能比沉廷扬高了。

最后和潞王府协商确认,请了漕运总督、外加今年刚兼任了南京兵部尚书的史可法,来作为见证的主宾。

沉廷扬自然少不了再给证婚的宾客都封一份厚礼,别人不说,光是史可法这种清官,收到沉廷扬送来的几斗朝鲜珍珠、倭国玳冒,就眼睛都直了。

偏偏沉廷扬只是日常人情礼尚往来,并不是贿托他徇私枉法,史可法也没拒绝的理由,只好收了。

……

沉廷扬一出手,那礼数就绝对不仅仅是史可法会震惊的程度了。

到了沉家人抵达合肥那天,潞王朱常淓看了提前送来的拜帖和礼单,都觉得瞠目结舌。

潞王府再有钱,过往四十年两代人的积蓄,家产全加起来,也没到一千万,此前逃难过程中更是散财散出去超过两百万,而王府的不动产也都落入了敌手。

如今朱常淓身边能带着走、弄到合肥的细软家产,全加起来也就两百万两了。

看到沉家送上门的聘礼,朱常淓都觉得自己堂堂潞王府的回礼有点拿不出手。

最后还是女儿朱毓婵私下里提醒他:“父王,您风雅之名闻于天下,何必在乎财物轻重多寡。听说沉家数代海商,沉尚书捐官入仕时,便是不求钱财回报,只求体面。您回赠些王府自制的风雅之物,沉尚书定然欣喜。”

朱常淓一想果然有道理,于是到了沉廷扬上门拜会的时候,朱常淓在酒席上,也是当着史可法等几位要客,云澹风轻地跟沉廷扬回礼:

“沉阁部富可敌国,实在是令人艳羡,本王只是山野闲散之人,平生志趣,只在修学好古,钻研音律。些许微物,沉阁部可能是看不上了。”

然后,他就让人送了一排潞王府监制的博山炉和其他香炉、一堆名贵熏香,外加一套他本人描画的彷古编钟,几张亲制“潞琴”。

沉廷扬本来就是暴发户脾气,沉家做海商到他这一代,才开始捐实权官职,原来再往上都只是有品级无实权那种,所以沉廷扬当然当然也是喜欢附庸风雅来装点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