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井底之蛙(1 / 2)

古玩大亨 漠北狂生 1372 字 2022-12-14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宋老太爷站起身朝着楚辞的方向遥遥拱手。

“楚大师,老朽勉强尝出这是百年金瓜贡茶,凭借这金线银棉纸包装上的秘密看出这是御贡茶。”

“可是再深入的东西就看不出来了,还请楚大师赐教。”

这话态度摆得极低,别说宋家人,连在场宾客都看出宋家对楚辞的态度绝不一般。

而且不是那种简单的尊敬。

连宋老太爷都自称老朽,楚辞的身份绝对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钟仓一言不发,两只眼睛死死盯着楚辞。

其他人也是一样默默地看着楚辞,想要听听他帮叶家选出来的寿礼究竟有什么来头。

楚辞淡淡抬眼看了一眼宋老太爷轻声道:“整个宋家也只有你和宋惊鸿还会看人,不过他看东西不如你。”

宋惊鸿听着楚辞评价,眼中闪过几分羞愧,低下头像个犯错的孩子。

楚辞毫不在意的看着宋老太爷:“既然你问,我告诉你。”

“这茶是正宗的金瓜贡茶!”

跟随着楚辞的讲述,众人终于清楚眼前这饼茶的来历。

滇省本就是是茶的发祥地,滇民祖先早在汉晋时期便已大面积种植茶,并将“南中七子”进贡中原。

这就是华夏最早的普洱茶的来源。

到了唐宋时期,普洱茶已销往四面八方,声名远播,著名的茶马古道也是在这时开始兴起。

清代阮福《普洱茶记》中记载:“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普茶名重天下,京师尤重之。”明清时普洱茶更名重天下,盛极一时。

普洱产地更是有“勐库十八寨,寨寨出好茶”的美名。

1792年,即雍正七年。

云南总督鄂尔泰在普洱府宁洱县建立了贡茶茶厂,选取西双版纳最好的女儿茶,以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敬贡朝廷。

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过此事。

“普洱茶成团,有大中小三种。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称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

当时普洱虽然连年上贡,可是始终没有机会在外流通。

唯一得到的机会只有皇帝赏赐。

不过每年也只有有功之臣才会获得为数不多的一些普洱茶,也不舍得轻易冲泡,而是当成高级药材存放,身体不适时才拿出冲饮,以达到驱病强身之功效。

到了清朝灭亡,宫中珍藏茶库一直没有开启,进贡的茶也就自此不见天日。

到了1963年,帝都故宫博物院处理清点清宫贡茶,总计有两吨多。

其中就有一部分是普洱茶。

大的像是扁西瓜,小的像网球、乒乓球,茶色褐黑,不霉不坏,保存完好。

当时国内茶叶减产,市场供应不足,这批故宫普洱团茶就被打碎筛细,拼入散茶卖掉了。

不过有一部分是当时的库管亲自经手,用了原茶原包装,斤两变化不大,几乎可以认为是当年的御品贡茶原装。

特征就是刚才的金线银棉纸,经水湿透后会呈现出龙纹钤印,现在在故宫博物院还有少量留样。

楚辞的话让在场众人惊喜万分。

两吨贡茶流出,说明外面还有类似的茶叶,只要能够挑中,绝对比虚无缥缈的母树大红袍更好。

加上楚辞和宋老太爷两人已经说明了鉴定细节,在场人的眼神都热了起来。

要不是现在场合重要都恨不得自己扑向茶街一家店一家店搜罗起来。

心思灵敏的已经开始联系秘书和管家派人去帝都搜罗,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找回那么三五饼真正的金瓜贡茶。

钟仓猛地叫出声来:“不可能……这是故宫隐秘!你怎么可能知道这些!”

“一定是蒙的,一定是!”

“宋老太爷,他是骗你的啊!”

“那茶叶是我亲自收回来的,绝对不是现在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