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辞挥手将这段记忆赶出去,重新看向手中古籍。
他问话的时候,用上了生气控制,摊主说的话全是实话,这个东西的来历就很蹊跷。
《永乐大典》正本自从嘉靖之后再无出现。
外人相传这套正本都被嘉靖带到了皇陵中当陪葬品,怎么可能出现在这里?
楚辞刚才已经问明白租客信息,决定等下去查清楚这个东西的来历。
事关《永乐大典》,不得不小心。
下了决定,楚辞将《永乐大典》放入包里仔细收好,这才拿出刚才买下来的大理石人雕像。
一个无头无手臂的雕像,迈着腿站在地面。
明明是站着,却有一种难以严明的动感,当眼神落下的时候,不自觉地就会转移到作品的腿部上面,进而感觉到作品似乎在走路。
这么一尊雕像,放在跳蚤市场只会被当成是被哪个熊孩子摔断了脑袋和手臂的东西。
毕竟原本的脖子和胳膊的连接处全都断茬清晰,还有颗粒感。
简直像是从石头上直接敲下来的地方。
如果是雕刻者本身所留,至少也会打磨平整不可能留下这样的半成品状态。
摊主也不知道这个东西的来历,于是放在一边一直当做压摊位的东西,楚辞只花了两百块就收了回来。
楚辞买回来的原因也很简单。
这个雕像下面有一个小小的标记。
ar。
知道这个标记含义的人很多,可是能在看到后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的人很少。
恰好楚辞就是能够反映过来的那一个。
眼神落下,翻转过来的瞬间就知道这个雕塑是奥古斯特·罗丹的作品!
而且,还是罗丹作品中比较知名的行走的人的原型。
雕塑家在创作之前都不会一次完成作品,而是会从小模型开始将自己的想法先行实现,再经过思考和调整后进行大型雕像的创作。
罗丹《行走的人》就是一个大型青铜雕像,高2米。
这个雕像在欧区艺术史上都极其难得。
罗丹创意地没有保留寻常人像一时一刻的动作,而是将将行走的连串动作分别呈现在人体各个部位上,观者视线随之移动,产生雕像活动和行走的感觉。
这在雕塑领域是一种极大的创新。
甚至奠定了罗丹之后的雕塑领域的一脉风格。
这个作品的地位自然可以想象。
而眼前这个小雕塑,极有可能就是罗丹在创作之前用来打样的雕塑。
要论重要性,甚至超过《行走的人》大作品。
放到拍卖会上,足够了!
楚辞将雕塑拎回车上,扔给龙渊队员,自己收拾东西前去调查《永乐大典》的真相。
比起拍卖会上需要拍卖的东西,楚辞更在意这个东西!
喜欢古玩大亨请大家收藏:()古玩大亨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