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问题是,前出的两艘重巡洋舰是在舰队的东南面与东面,雷少卿没有派遣雷达哨舰去东北方向。
更要命的是,当时在舰队上空巡逻的四个战斗机小队中,两个在东南方向上巡逻,一个在东面,只有一个小队的战斗机在东北方向上,而东南方向上的战斗机至少需要十五分钟才能够赶到舰队的东北方向!
到十一点十五分的时候,“黄河”号与“珠江”号飞行甲板上待命的两个防空战斗机小队顶替了第一批起飞的两个防空战斗机小队。
也许在大部分人看来,在这个时候更换防空战斗机都是错误的决定,可实际上,这最后反而成为了挽救第二舰队不被全军歼灭的重要因素。
这批战斗机在十一点二十二分之前就全部升空了,而五分钟之后,也就是十一点二十七分,位于“珠江”号航母编队左侧的大型防空巡洋舰“魏征”号上的雷达发现了来自东北方向上的不明机群,随即就拉响了防空警报。
此时,第一批杀到的F4F距离第二特混舰队近35海里,跟在F4F后面五海里处的就是TBD机群,然后是SBC机群,而在这个方向上的防空战斗机已经返回了“珠江”号航母,新起飞的那个小队的战斗机距离“珠江”号仅仅十海里左右。
战斗立即打响,此时雷少卿才知道,美舰队是在其东北方向上。
几乎所有的“隼”都以最大的速度向这个方向上集中。
可对于仓促应战的第二特混舰队来说,优势并不在他们手里。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美军飞行员大多都是第一次参战(只有“大黄蜂”号上的飞行员参加了“菲律宾海战”),经验都非常不充足,而且美军战机的性能确实够差的。
“珠江”号首当其冲,在与护航战舰击落了至少十六架美机(得到确认的战果,其中“魏征”号一艘就击落美机八架)之后,8架TBD突破了防御,投下了鱼雷。
“珠江”号闪过了这八条鱼雷,可却没有避开接着到来的6架SBC投来的炸弹。
命中“珠江”号的那枚炸弹在机库内部爆炸,结果将轰炸机里的燃料引燃。
万幸的是,当时轰炸机的加油工作还没有结束,勤务人员没有将弹药送到机库裏面(轰炸机一般都是在机库里挂上弹药之后才送到飞行甲板上去的,只有在条件不充足的时候才会在飞行甲板上挂载弹药)不然这艘航母肯定完蛋了。
一枚炸弹就给了“珠江”号重创,这艘航母已经无法再坚持下去了。
位于“珠江”号航母编队西南的“淮河”号航母编队成为了第二个攻击目标。
12架SBC集中攻击了这艘航母(TBD都在进攻“珠江”号)结果有9架在进入之前就被炮火击落,只有3架成功的开始俯冲,最后只有两架投下了炸弹。
完全可以说美军的运气好,这两枚炸弹中就有一枚砸在了“淮河”号飞行甲板的后端,距离后升降机不到十米的地方。
可运气并没有完全倒向美国佬,这枚航空炸弹是在飞行甲板上爆炸的,而当时飞行甲板上停放着的战斗机都在前端,而不是在后端!“淮河”号只是短暂的失去了收回战机的能力,其飞行甲板的前端并没有被破坏,弹射器也完好无损,航母仍然可以派出轰炸机群!
随着越来越多的“隼”杀了过来,美军的第一波轰炸机几乎全部被歼灭。
防空战斗机根本就没有放过那些投掉了炸弹与鱼雷,正在返航的美军轰炸机。
60架轰炸机,24架战斗机最后只有不到十架逃过了防空战斗机的疯狂拦截。
到此,美军的轰炸持续了三十分钟(从“魏征”号发现美军机群到美军轰炸机撤退)在遭到美国轰炸机轰炸的时候,向东北方向搜索的一架侦察机发回电报(时间为十一点三十五分)报告发现了美国舰队,有两艘航母,都为“约克城”级航母,且航母上空没有多少护航战斗机,且所有的轰炸机都已经离开。
美军轰炸机刚离开,雷少卿就下达了攻击命令。
“黄河”号与“淮河”号上的轰炸机群立即出动,前往攻击美国舰队。
因为大部分的战斗机要么就在天上,要么就没有做好出发准备,而且又要首先考虑让红摘起飞,只能派出12架护航战斗机。
同时,遭到重创的“珠江”号由其护航战舰护送返航。
雷少卿还立即将第二特混舰队遭到攻击,美国舰队的具体|位置等等情报发送了给了海军司令部,海航的岸基部队,第三特混舰队。
可雷少卿忘了一点,两艘航母能够派出的轰炸机绝不止60架,敌人的第二波轰炸即将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