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帝国“第一次马里亚纳海战”算起,到24年1月25日阿格里汉岛上的美军投降,这近二十天的激战被美方成为“第一次马里亚纳群岛战役”而唐帝国方面称起为“马里亚纳群岛战役第一阶段”虽然称呼不一样,但是所指的都是双方围绕着马里亚纳群岛展开的第一轮争夺。
在十多日的“停战”期内,美军的部署调整比唐军还要彻底。
尼米兹很清楚此时马里亚纳群岛战场上的局面,唐军再进一步,美军就将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已经没有任何的退路了。
而随着局面的打开,整个战局对美军很不利。
唐军有了更多的进攻方向。
唯一能够转变战局的办法就是更多的兵力投入。
从22日开始,美军就加强了向马里亚纳群岛战场的投入力量。
当天,就有一支由30多艘运输船组成的船队离开了珍珠港,直奔关岛。
24日,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部组织了300多架运输机,开始向前线战场运送兵力(作战物资主要依靠海运,而空运的主要就是兵员)25日,一支从美国本土到达的船队送来了大批战争物资。
这些物资原本计划卸在珍珠港的,尼米兹临时改变了命令,船队仅在珍珠港停留了十多个小时,补充满燃料之后,继续驶向了关岛。
28日,一支规模达到了250架的B-17轰炸机群到达夏威夷群岛,并且在当天就飞往了马里亚纳群岛。
31日,运送补充战斗机的船队到达,为战区增援了至少500架战术飞机。
3日,最后一支船队离开珍珠港,开往关岛,这支船队承载了大量的火炮,装甲车,弹药,燃料等物资,另外,还有两个陆军师的装备。
光是从这个投入力度来看,美国几乎将其能够收集到的装备物资都投入到了太平洋战场上来,而尼米兹立即就将这些装备物资送往了前线,几乎没有留下什么。
在短短的十日之内,美军已经向马里亚纳群岛增援了两个陆战师,两个陆军师,超过了6万人的兵力。
这些师一共装备火炮1200门,坦克装甲车500辆。
另外,还有至少两个轰炸机大队,五个战术航空大队被投入到了前线战场,这裏面有250架重型轰炸机,600余架战术飞机。
美军组织了400多艘大大小小的舰船,向前线运送了超过55万吨的弹药物资!
这些兵力物资几乎占到了美国投入太平洋战区的六成。
补充的六万兵力中,有一个半陆战师被派到了阿纳塔汉岛,一个陆军师被部署到了加罗林群岛,另外半个陆战队师留在塞班岛,另外一个陆军师则留在关岛,提尼安岛,罗塔岛。
算上当时该地区已经部署了美军地面作战部队,此时美军在加罗林群岛与马里亚纳群岛一共投入了15万兵力!而随着大量的物资送达,美军将这两座群岛里最重要的十多个岛屿全都建成了海上堡垒,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地堡,暗堡,机枪火力点,岸防炮阵地,防空阵地等等。
到2月4日,美军在马里亚纳群岛的兵力(地面作战部队,不算后勤部队与航空部队)12万,加罗林群岛3万。
而这其中,阿纳塔汉岛上的地面作战部队达到了3.5万。
而这座岛屿不过数十平方公里而已!
可以说,双方的兵力,物资投入规模在太平洋战场上是空前的。
即使是唐帝国在战略反击日本的时候,也就是在琉球岛登陆作战,硫磺岛登陆作战等重大战役中,交战双方的投入都没有这么多,而且规模小很多。
准确的说,在“停战”的这十多天里,双方比拼的不是军队的战斗力,士兵的士气与意志,飞机的性能,还有战舰的厉害程度,双方拼的就是国家的战争实力。
光是那数千架作战飞机,上千艘舰船,上千辆坦克,数千门火炮,以及动辄数十万吨的作战物资。
恐怕当时除了唐美两国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短期内集中如此多的战争力量!
两个世界上工业势力最强大,资源最丰富,国土面积最广袤(唐帝国第一,美国第三)战争潜力最强大,人口最众多(唐帝国第一,4亿2千万;美国第二,2亿3千万)军力最强大,同时又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传统思想的强大国家的这次决死对抗,让整个太平洋战争进入了高潮。
这还仅仅是个开始,这就如同两个武艺接近的绝世高手一样,这只是双方第一回合,而且还是前半回合的较量。
在战局的把握上,尼米兹一直掌握着重点。
马里亚纳群岛才是整个战场的核心,唐军采取任何其他战术安排都是为了攻占马里亚纳群岛。
同样的,美军的任何部署都是为了最后守住马里亚纳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