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级战列舰的排水量达到了4万余吨,满载排水量在5万吨左右(两艘战舰的排水量不完全一样,“提尔皮茨”号要比“俾斯麦”号大不少)采用了宽舰体设计,安装了12台高压锅炉,3台蒸汽轮机,最大速度超过了30节(这在当时已经是战列舰的标准速度了)。
因为德国海军并不寻求远洋作战能力,所以该级战舰的巡航能力并不出色(相对于唐帝国海军的战列舰而言)“俾斯麦”级采用了四座双联装380毫米口径主炮(身管为48倍口径,而当时其他国家战列舰主炮的倍径一般都是45)。
因为采用了高强度装甲钢,“俾斯麦”级的装甲厚度与“沙恩霍斯特”级相差不大,但防御能力更出色,全舰的装甲重量就达到了17500吨(不含炮塔旋转部分)在设计上要求能够防御英国主力舰上的穿甲弹攻击。
同时防鱼雷结构必须承受住250公斤TNT炸药的攻击(实际上,可以承受住300公斤烈性炸药的攻击)从这些设计上来看,“俾斯麦”在22年服役的时候,完全可以算得上是当时北大西洋上最强悍的战列舰。
这也使其成为了英国的眼中钉,肉中刺,成为了德国海军手里的王牌。
结果,从22年到24年,德国海军一直将这两艘战列舰留在了波罗的海,根本就没有派其执行作战任务,另外,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三艘“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也都没有离开过波罗的海。
这技术当时德国海军的主力,虽然德国海军还有更庞大的造舰计划,比如“齐柏林”级航母,“H”级战列舰,乃至更先进的战列舰都已经完成了设计,可都没有能够建造出来,全都还在计划之中。
德国海军的无所作为也让唐帝国恼火不已。
波斯帝国的海军要维护从唐帝国到东地中海的海上航线的安全,还要在东地中海对付意大利,西班牙与法国的舰队,压力非常巨大。
唐帝国海军要在太平洋上全力与美国海军决战,根本就无法分兵大西洋,甚至连印度洋上的部分作战任务都要交给波斯帝国海军。
现在,唐帝国还在加强大陆战场上的进攻力量,而德国海军却在波罗的海裏面游泳,这能不让人气氛与恼火吗?
德黑兰会议之后,唐帝国承诺将在大陆战场上发动战略进攻,分担德国在东部战场上的压力,而作为回报,德国海军必须要在北大西洋上有所作为,最低限度的要求就是不能让英法舰队南下,威胁到唐帝国在南大西洋上的唯一据点——开普敦。
这其实就是双方的交换条件,现在唐帝国已经履行了承诺,正在不断的加强向俄罗斯的进攻力量,而德国海军就必须要拿出实际行动来帮助唐帝国分担压力。
为了履行承诺,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还亲自跑到了唐帝国来,与唐帝国方面磋商德国海军的行动,并且建立了一个联络部,以此决定德国海军的出击时间。
也就是在那次雷德尔访问唐帝国之后,德国海军就开始为主动出击做准备了。
经过了几个月的准备,德国海军终于不能再等下去了。
越来越多的情报显示,美国正在向英法施加压力,要求英法尽快派遣主力舰队南下,向唐帝国施加压力,以分散唐帝国的海军力量,为美军在太平洋上的进攻提供帮助。
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进攻开普敦,让唐帝国不得不分兵南大西洋。
唐帝国已经以放弃在大陆战场上的进攻为要挟,要求德国海军尽快出击,牵制住英法的主力舰队。
之下,德国人再也坐不住了,而且雷德尔与德国首相都很清楚,如果他们再作壁上观的话,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好结果的。
当谈仁皓看完了这份极为详细的德国海军制订的作战计划时,他也不得不感慨。
德国海军收罗起所有的家当,结果也就只有两艘战列舰,两艘战列巡洋舰,三艘袖珍战列舰,以及十多艘巡洋舰,十多艘驱逐舰而已。
而此时,英国海军在北大西洋上的战列舰都有近十艘,还有四艘战列巡洋舰,数十艘巡洋舰,以及数百艘驱逐舰。
就算不考虑法国的那支舰队(法国舰队已经大部分转移到了地中海)德国海军的那支小舰队也绝不是英国舰队的对手,这次出击,无疑是在去主动送死!
“你有什么看法?”
聂人凤的感想大概与谈仁皓差不多吧。
“校长,如果要我说的话,我就只能祈祷德国海军能够拖住英国佬,然后还能够完整的返回基尔港就已经很不错了。”
“至少,德国海军在北海上转悠几圈,也能吓得英国佬不敢轻易的把他们的主力舰队派到南大西洋上来吧,这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甘永兴的看法也不例外,“如果能够帮我们争取到几个月的时间,等到我们25年的新战舰下水之后,那么就不需要担心英国佬南下了。”
“希望如此吧,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还是在太平洋上取得胜利,只要保存了舰队实力,我们就可以增援南大西洋战区。”
聂人凤站了起来,“仁皓,这把这边的事情交界完毕之后,也立即赶回舰队吧,我们可不能少了你这个舰队司令官。”
谈仁皓立即起身告辞,他也很想早点回到舰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