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全力以赴(1 / 2)

海魂 闪烁 2142 字 2个月前

六点二十分的时候,郑冠华就收到了战区司令部发来的电报:“在威克岛东部150海里的海域附近出现了一个持续时间达到五分钟的无线电信号,判断为美军轻巡洋舰上电台发出的信号。”

美军的运输船队快要到威克岛了,而此时美军运输船队距离第二特混舰队大概只有180海里左右(误差30海里)美国海军中,护航舰队中一般由一艘轻巡洋舰做旗舰,由几艘到十几艘驱逐舰组成护航舰队。

这个情报是早就确定了的,当时美国海军中只有新建造的“弗莱彻”级驱逐舰适合做旗舰,可这种新驱逐舰首先提供给了作战舰队,而不是护航舰队。

因此,在护航舰队里配备一艘轻巡洋舰做旗舰,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指挥舰队作战。

郑冠华当时正在安排侦察工作。

因为现在他已经是舰队的最高指挥官(仍然是参谋长,没有任代理司令官)所以他只能在司令舱里向航空作战参谋先部署工作,然后再由航空作战参谋去向飞行员部署任务。

在收到了战区司令部发来的消息后,郑冠华以最快的速度修改了侦察行动,并且缩减了一半的侦察机,接着,就下令让这些侦察机出发了。

当时,郑冠华没有在天亮前让侦察机出发,而且最后只派遣了六架舰载侦察机,以及十多架水上飞机,原因无二,他必须要将力量用到轰炸上来,而不是去执行更多的侦察任务。

如果侦察机在天亮之前就出发的话,很有可能错过美军的运输船队,那他就不得不安排第二批侦察机了。

而留下六架侦察机的话,那么就可以多出六枚炸弹了,而平均三枚炸弹干掉一艘货船,那就可以多炸沉两艘万吨级的货轮了。

接着,郑冠华就让舰队里的所有战机都做好了出发准备。

到七点的时候,第一批出发的战斗机已经停在了航母的飞行甲板上。

而带队的就是手上的伤刚好的江文翰。

这些战斗机全都挂上了250公斤的炸弹(航母上的250公斤穿甲弹是非常少的)与火箭弹,他们将第一批轰炸美舰队。

郑冠华没有考虑为舰队留下防空战斗机,美舰队还在数百海里之外呢,而威克岛上只有美军的水上飞机,而没有轰炸机。

他可以从容不迫的发动轰炸,然后在美军舰队到达之前安然撤退,不给对方任何交战的机会。

在郑冠华看来,这只是一次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轰炸行动了,也许不比演习与训练难多少。

“贝尔湖”号航母上的轰炸机将分三批出发,没有必要为轰炸机提供护航战斗机,另外,要让所有的战机都参加轰炸,就只能让这些飞机分头出发,如果集中到一起的话,恐怕等最后一架轰炸机起飞之后,第一架起飞的战机就要准备降落加油了。

而且,这样还可以使这些战机分批返回舰队,而不是拥挤在一起,避免了因为燃料用尽而迫降的事情发生。

反正,郑冠华按照最能够发挥舰队航空打击力量的方式来安排了轰炸行动,唯一比较麻烦的就是,航母上的航空勤务官兵恐怕就要不停的忙上好几个小时了。

180海里的距离,以最大巡航速度飞行的舰载侦察机只需要大概50分钟的时间就能飞完,而对于以最大速度飞行的水上飞机来说,也只需要大概一个小时二十分钟的时间而已。

七点二十五分,第一架舰载侦察机发回了美军运输船队的准确位置。

由44艘货轮,以及14艘护航战舰组成的美军运输船队在舰队北偏东大概15度方向上,距离190海里。

五分钟后,第二架舰载侦察机发回的报告确认了美军运输船队的规模,以及方位。

郑冠华没有耽搁一分钟的时间,七点二十八分的时候,由江文翰驾驶的第一架战斗机就起飞了,这是江文翰上校的新座机,按照他的标准进行了改进,而且部分细节还有所变化的“隼”式战斗机。

到七点四十分,36架“隼”全都离开了航母。

接着,36架“射水鸟”被运上了航母的飞行甲板。

这些轰炸机都已经装满了燃料,并且挂上了炸弹。

率领这一机群的是张鼐鼎上校,他是“贝尔湖”号航母舰载机大队的指挥官。

这批轰炸机在八点之前全部出发。

最后被运上飞行甲板的是36架“海雕”这批轰炸机是由邓子超指挥的。

本来邓子超应该留在关岛,他是“呼伦湖”号航母舰载机大队的指挥官,可他硬是要参加这次的作战行动,并且把这个中队的中队长换了下来。

这批轰炸机在八点二十分的时候离开了舰队上空。

在此期间,有三架水上飞机发回了报告,这三架水上飞机也发现了美军运输船队,并且一直在美军运输船队附近飞行,而他们将为即将到达的轰炸机群提供引导信息,以帮助轰炸机群以最快的速度干掉美军的运输船队。

“海雕”的速度本来就是三种舰载战机中最慢的,而这次又被安排在了最后出发。

机群在舰队北面集结之后,邓子超立即下令让机群上升到了3500米的最佳巡航高度(最能节省燃料)然后开足了马力去追赶提前了20分钟出发的“射水鸟”机群。

而在以往,“海雕”的正常巡航高度最多只有2000米,很少在3500米高度上飞行。

在机群到达了舰队北面大概80海里的时候,天空中的云层开始逐渐变厚,这是中太平洋上最常见的天气,云层的最低高度大概1500米,最高高度2500米。

机群是在云层上方飞行的,因此,根本就无法注意到云层下方到底有什么。

这时候,一架SBD就正好在云层下方飞行。

也许,要发现一架侦察机并不容易,可是要发现一个机群的话,那就不会太困难了。

这架SBD在向西南方向航行的时候,其后坐上的导航员就负责观察侦察机附近的天空。

当他抬头朝着头顶上方的云层缝隙处看去的时候,那个由数十架轰炸机组成的机群就太明显了!

侦察机的报告是在八点四十分的时候送到的,此时斯普鲁恩斯已经快要坐不住了,他差点就要让舰队返航,按照他的估计,侦察机最迟应该在八点半就发回消息的!当他收到侦察机的报告,回到司令舰桥里的时候,参谋军官已经在海图上标出了那支轰炸机群的航线,接着,斯普鲁恩斯就发现,他派出的那批侦察机在220海裡外的间隔距离太大了,肯定错过了第二特混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