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句话说,表面上,翁一鸣是战区司令官,全权负责舰队的作战行动,可实际上,姜仲民才是真正的舰队指挥官,在第五特混舰队到达了南大西洋战区之后,连之前由翁一鸣指挥的南大西洋舰队也由姜仲民统一指挥。
姜仲民自己也知道校长在暗中帮助他,而且知道校长的目的。
当然,在很大的程度上,他把校长的行为理解为了让他与谈仁皓竞争,这样帝国海军才有内部发展动力。
如果最终谈仁皓成为了海军中无人可以取代的司令官的话,那对海军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因此,在姜仲民看来,这次前往南大西洋战区,他的任务就是去获得一次重大的胜利,并且将南大西洋,乃至整个大西洋战场作为他的根据地,并且在这裏建立起他的威信,最终抗衡以太平洋战场为根据地的谈仁皓。
说实话,这个像话有点低俗了,可这确实是姜仲民的想法,而且当时连甘永兴都是这么认为的,不然的话,校长为什么要让第五特混舰队去南大西洋战区?如果校长想要有绝对制胜把握的话,那就应该让第四特混舰队去,甚至是让第一特混舰队过去,而不是让刚成立的第五特混舰队过去。
至于聂人凤本人有没有类似的想法,这就不得而知了,他也不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给任何人的。
舰队从狮城出发之后,一路上也算顺风顺水。
印度洋上的波涛并不汹涌,而且印度洋是帝国海军的绝对领域,几乎没有任何敌国的战舰在这裏活动(只有部分美国潜艇在澳洲西部,也就是印度洋东部海域活动,对舰队几乎没有威胁)十月初,舰队就到达了莫罗尼。
莫罗尼是莫桑比克海峡北部大科摩罗岛上的唯一的港口,也是帝国海军在印度洋西部最为重要的海军要塞。
从500多年前,帝国占领这座岛屿之后,就在这裏修建了第一座码头。
后来,在与西方列强的百年战争中,帝国海军将这裏建设成为了海军要塞,并且扩大了港口规模。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帝国长期有军队驻扎在大科摩罗岛上。
战争爆发的时候,帝国在此驻军500人,后来扩大到了1500人,在第五特混舰队到达的时候,驻军规模已经达到了3500人。
莫罗尼港也是舰队南下的必经之路,而且这是在到达开普敦港之前唯一可以停泊的地方。
港口的设施已经很陈旧了,没有可以供大型战舰停靠的码头,所以舰队里万吨级以上的战舰只能在港湾里锚泊。
第五特混舰队没有在这裏停留多久,补充了燃料,淡水,以及新鲜食物之后,舰队就离开了莫罗尼港,踏上了前往开普敦的最后航线。
也就是从这裏开始,第五特混舰队的好运气结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最终影响到了第五特混舰队的命运。
在到达开普敦之前,姜仲民收到一份重要的情报,即英法联合远征舰队的情报,这可不是一条好消息。
帝国海军最初收到的情报并不完整,英法联合远征舰队的规模要大得多,而且战斗力也远超过了第五特混舰队!
接着,在到达开普敦的时候,姜仲民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这边的气候条件远比太平洋那边恶劣得多。
而这绝对是一个不可抗逆的因素,是一个人力所无法左右的因素。
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之前又被称为“魔鬼角”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这裏是连接东方与西方的海上要道,而“魔鬼角”这个别名也是因为气候条件恶劣所造成的。
在船只还需要依靠风帆航行的时候,每年都有好几十艘商船在这裏沉没,大部分都是被暴风给破坏的。
可以想象,这边的气候条件有多么的恶劣。
特别是每年的夏季(北半球为冬季)之后,天气情况就将糟糕得让船只难以平稳航行。
这个因素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决定性的。
第五特混舰队的核心战斗力是那一大两小的三艘航母,而其护航战舰在炮火方面永远比不过英国与法国的主力舰。
虽然南大西洋舰队有六艘战列舰,可这六艘战列舰都是在上次大战后期建造的,而且都已经有两年多没有返回帝国维修了,其状态可想而知。
这次英国与法国集中了几乎所有最新式的战列舰远征,还有三艘英国的航母为这些战列舰提供掩护,如果第五特混舰队的航母无法发挥出威力的话,那就只能与英法联合远征舰队拼火炮了,而结果肯定是必输无疑的。
姜仲民也有点束手无策了。
十月底,在英法远征舰队到达了黄金海岸的时候,他与翁一鸣做出了决定,如果天气状况不好转的话,就只能想办法拖住英国人的进攻步伐,等到天气好转,这样第五特混舰队才能够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可问题是,英国人也不是笨蛋。
第五特混舰队到达南大西洋战区的消息没有任何秘密可言,而且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已经吃够了唐帝国海军轰炸机的苦头,英国人可不会笨到来找第五特混舰队进行航空决战。
南大西洋上天气时好时坏,几乎每过两三天就会有一次大的转变。
双方的舰队也就在这边时进时退。
只要气候糟糕到无法让航母出动轰炸机,英国舰队就会前来主动挑衅,而只要天气一好转,第五特混舰队就会想办法逮住英国人。
结果就是,双方的战舰来回奔波了好几趟,结果都是无功而返,谁都不愿意在对自己没有好处的情况下与对方决战。
战局也就这么拖了下来,可拖是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的,双方等待的只是一个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时机,以及对方犯错误,可以一举干掉对手的机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