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刁难(1 / 2)

海魂 闪烁 2048 字 2个月前

张绍廷被喻为“现代唐帝国缔造者”甚至有人称其为“国父”(因为帝国是帝制,所以这个称呼是不受到承认的)张绍廷的一生为帝国做出了解除的贡献,比如正式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内阁掌管行政大权,皇帝被彻底架空。

正式设立陆海两军,内阁首相为最高军事统帅,确立了现代化的军事体制。

改组上下议院,上议院成为象征性议院,下议院掌握帝国实权。

设立最高法院,推广“案例审判原则”奠定了社会的基本法律制度等等。

可以说,在张绍廷这一生中所做的重大事情,都是在为未来数百年帝国的繁荣昌盛打下基础。

而这其中,张绍廷一个最为显着的贡献就是正式确立了帝国平战两套基本政治体制。

当初,张绍廷出任首相时,首先要应付的就是守旧派的疯狂攻击,结束国内战争,恢复国家的稳定与和平,张绍廷内阁本身就是诞生在战火中的一界内阁政府。

在此情况下,张绍廷在成为首相之后,就首先认识到,帝国的政治制度必须分为平战两种模式,大部分时候适用平时模式,而在特殊情况下适用战时模式。

可以说,现在帝国政府的平战两套模式的基础就是由张绍廷奠定的。

在张绍廷设立战时政治体制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会有人利用战时体制下首相的特权来牟取私利,因此,张绍廷在当时就决定要成立战时议会,用战时议会来约束战时内阁的权力。

可在张绍廷任首相期间,帝国国内的环境非常动荡不安,大部分的内阁大臣都认为应该以国家的稳定为先,而不能因为设立了战时议会而限制了政府力量的发挥。

而且,当时皇帝也给了张绍廷巨大的特权,张绍廷内阁的首要任务就是平定国内的动乱,恢复民生。

因此,当时张绍廷并没有成立战时议会,只是把成立战时议会的事情定了下来。

正式成立战时议会,已经是张绍廷离任之后的帝国第三位首相的时候了。

当时,帝国正介入大规模对外战争,当时的首相要求帝国进入战争状态,而议会则认为国家没有处于全面战争状态之中,没有批准首相的数次提议,最后闹到了最高法院,要求由最高法院进行裁决。

而经过最高法院调解,议会与内阁达成了协议,首相正式批准成立战时议会,而议会也随后批准了首相的动议,国家正式进入战争状态。

从根本上讲,战时议会的最大意义就是可以有效的限制首相利用国家进入战争状态而牟取私利,并且是有效的监管力量,如果战争结束,那么战时议会就有权向最高法院申请国家结束战争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也就是将权力从首相手里夺回来,这也正是当年张绍廷确定成立战时议会时的初衷。

而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国家的战争实力,战时议会是没有决策权的,不能干预首相的战争政策,也不能弹劾首相。

因此,战时议会在国家内政外交方面都只有建议权。

问题就出在这个“建议权”上。

如果仅仅只是“建议”的话,那么战时议会的影响力不会很大。

可很多人忽略了一个关键性问题,那就是,战时议会是由议会内各大政党按照比例推选人员组成的,而帝国议会的议员是由各个省按照所占人口比例选举出来的。

也就是说,战时议会里的议员仍然是帝国各个省份的代表,是帝国最有影响力,也最有权力的一批人。

平时,议会会没事找些事来讨论,而在战争时期,战时议会讨论的都是重大国策,而且给首相提出的建议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就算薛希岳是出了名的强硬派首相,可他也不能忽略战时议会提出的建议。

而且,首相也肯定会按照战时议会提出的一些建议,对内政外交政策做出适当的修改。

现在,帝国海军就陷入了这么一个困局中。

当时,首相就收到了战时议会提出的一个对海军的“建议”更准确一点,是战时议会对海军在战争这几年中的表现的质疑。

这也正是聂人凤所此事可大可小的原因了。

如果首相态度强硬的话,那么战时议会提出的“建议”是不可能影响到海军的,可首相只要态度有所松动,那么战时议会的“建议”就将对海军造成严重的影响。

“实际上,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反思。”

聂人凤叉起了双手,“战争打了这么多年,我也当了三年多的帝国海军总司令了。在这三年多时间里,帝国海军在战场上取得了多次重大胜利,可问题是,我们到底获得了什么呢?这次,战时议会提出的质疑是,海军在太平洋上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人力,努力了四年多,最后得到的是什么呢?不说别的,在西南太平洋上,我们与美军打了近两年的时间了,我们到底获得了什么重大的胜利,或者是战略性的进展吗?”

谈仁皓微微皱了下眉毛,这下他明白海军遇到什么样的麻烦了。

战时议会肯定是对海军在西南太平洋上的巨大投入,以及所获得的微薄效益感到非常不满,所以才会以“建议”的方式向首相提出了对海军的质疑。

这事确实挺严重的,如果首相的态度稍微软一点,那么海军就将面对大量的麻烦。

而校长为了这事专程去京城,也肯定是向首相解释海军在这几年中的行动的重大意义吧。

“很多事情,我之前也没有详细的考虑过,现在战时议会提出了这个质疑,我才有时间来反思一下。”

聂人凤看着谈仁皓惊讶的神色,然后笑了起来,“也许,你都不会相信。从24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的投入占到了海军在整个太平洋战场上投入的七成,占到了这几年海军总军费开支的四成!可结果,我们仍然没有获得重大的胜利,也难怪战时议会的那些议员会提出质疑了。”

“校长,问题是不能这么看的。”

谈仁皓很快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对,我也是这么跟首相解释的。

我们在西南太平洋上的进攻就好比是在做一笔大买卖,这就好比是给一个庞大的基础工程,比如水电站投资一样,前期投资肯定非常的巨大,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建造。

而在建造起来之后,才能逐年收回投资,并且赚取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