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是由炮兵拉开序幕的,七个师的炮兵部队集中在一起,对美军阵地进行了排山倒海般的炮击。
当炮弹如同雨点般的落在阵地上,炸起一团团的火球与硝烟,大地随之震动时的那种场面是极为震撼的。
自从数百年前,帝国陆军首次集中使用炮兵开始,炮兵就成为了“战争之王”相对而言,帝国陆军对炮兵的重视还比不上其他一些国家,比如俄罗斯,以及德国。
而影响到炮兵地位的正是新兴的航空兵。
在第一次全球战争期间,炮兵是最强大的,也几乎是唯一的支援火力。
当时还没有出现能够飞到敌人防线后方数百公里,甚至数千公里的战略轰炸机,而在第一次全球战争期间使用的那些轰炸机的载弹量都极为有限,因此没有能够动摇炮兵的地位。
当时,为了能够轰击敌人防线后方的重要目标,包括唐帝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制造了“超级大炮”其中以德国陆军的“巴黎大炮”最具有代表性。
这种火炮能将炮弹打到一百多公里之外,需要用列车来运送,而且每发射一发炮弹需要数十分钟的准备时间。
以当时的技术而言,这绝对算得上是“重量级”的超级武器了。
炮兵也算得上是第一次全球战争的标志性武器。
在以铁丝网,机关枪,战壕为主的堑壕战中,炮兵的巨大杀伤力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在战争期间出现的化学炮弹更是威力巨大,给双方制造了巨大的伤亡。
从战后的不完全统计来看,整个第一次全球战争中,交战双方有六成以上的阵亡官兵是被火炮给干掉的,而这个比例远远的超过了机关枪制造的伤亡!而且炮弹也是最重要的战争物资。
在争夺奥伦堡(唐帝国的称呼是西塞)的战役中,唐帝国陆军动用了二十多个炮兵师,在一天之内就打掉了10万发炮弹。
而在西线战场上,德国与英法联军的炮弹消耗量也相当的惊人。
实际上,炮兵登峰造极之战不是第一次全球战争,而是第二次全球战争,特别是在大陆战场上,炮兵是交战双方手里最重要的支援与压制火力。
可同时,也正是第二次全球战争中,炮兵的地位受到了影响,航空兵在很大的程度上,实际上就是长了翅膀的炮兵,轰炸机成为了更为有效的支援力量。
正是航空兵的迅速崛起,唐帝国陆军对炮兵的重视程度下降了很多。
不说别的,当时唐帝国陆军的几种主战火炮实际上都不是陆军自己研制的。
155毫米重炮的核心技术来自海军,而100毫米火炮的核心技术实际上是德国人提供的。
另外,装备陆军的大部分迫击炮的技术也是从德国引进的。
在战争爆发之前,帝国陆军内部甚至出现了取消炮兵,用航空兵全面替代炮兵的声音。
当然,这个论调肯定是错误的,即使是在数十年之后,炮兵的地位仍然不是航空兵所能够取代的,在战场上,炮兵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得益于帝国强大的工业生产力,在战争爆发之后,帝国陆军立即意识到了炮兵的重要性,并且下了大力气来恢复与扩大炮兵。
当时,陆军直接借用了海军驱逐舰上的155毫米火炮技术,在做了必要的修改之后,与22年,也就是战争爆发的第二年就推出了自行式与牵引式两中155毫米口径的重型火炮。
另外,陆军还直接从德国引进了88毫米火炮的技术,并且借鉴了德国火炮设计上的一些优点,可以说,后来帝国陆军坦克上使用的80毫米,90毫米坦克炮,陆海两军通用的80毫米高射炮,以及100毫米中型火炮身上都看得到德国88毫米高射炮的影子,在很多设计方面都用的是德国技术。
也正是这个时候开始,陆军将155毫米与100毫米确定为标准的火炮口径。
在整个战争期间,陆军之前装备的火炮陆续退役,并且集中力量生产了这两种口径的不同火炮,这极大的简化了后勤保障上的麻烦。
实际上,陆军装备的最多的“火炮”应该是迫击炮,而且,帝国陆军步兵部队所配备的迫击炮数量是最多的。
当时,帝国陆军一个步兵排就有配备了一个单独的迫击炮组,标准装备是一门60毫米迫击炮,后来增加到了两门。
而一个步兵连有一个单独的迫击炮班,装备3门60毫米迫击炮。
一个步兵营有一个单独的中型迫击炮排,装备3门80毫米迫击炮。
一个步兵团有一个独立的重型迫击炮连,装备了6门120毫米迫击炮。
另外,在师属独立炮兵营里,还有一个自行式重型迫击炮连,装备6辆120毫米重型迫击炮车。
到了战争后期,帝国陆军甚至开始步兵排提供不占编制的60毫米轻型迫击炮,并且为每个步兵班提供了两具枪榴弹发射器。
可以说,当时帝国陆军是比较重视步兵的支援火力的,而且实战也证明了,炮兵在地面战斗中的有效性。
比起航空支援来讲,155毫米重炮的炮击效果不会比轰炸机投下的炸弹的威力差多少。
更关键的是,航空支援不可能随叫随到,特别是在前线没有足够机场的时候,航空支援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即。
相反,炮兵却能够伴随步兵作战,而且炮兵的支援往往在几秒钟,最多几十秒钟之内就能到达,而绝大部分时候,航空支援最快也要好几分钟的时间。
显然,炮兵是更迅速,更有效的支援力量,而在火力的及时性方面,航空兵永远都比不上炮兵。
在战术方面,俄罗斯陆军是最为重视炮兵的使用的,这有其固有的因素,比如俄罗斯的空军就一直不怎么样。
而施鼐兴在提出了装甲兵的基本战术时,就将炮兵放到了与装甲兵,航空兵并列的位置上,是整个快速突击战术的三大支柱之一。
问题是,施鼐兴的战术思想在最初的时候没有受到重视,如果不是因为帝国有着强大的工业基础,以及深远的陆地疆域的话,恐怕这个错误就足以葬送掉帝国了。
作为施鼐兴的得意门生,古迅雷也非常重视炮兵的使用,而且他还在战斗中总结出了不同的炮兵战术。